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各地資訊

西安學子三下鄉:走訪富民新村,學習脫貧經驗

時間:2021-07-23 22:49:56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武威人民積極響應脫貧政策,為探尋甘肅省武威市的發展現狀,了解當地民生民情,學習異地搬遷扶貧經驗,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凝聚青春夢想,共筑美麗家園”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在7月18日至19日前往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富民新村,古浪縣是國家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甘肅58個貧困縣之一,也是甘肅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常住人口38.9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23萬人。而富民新村脫貧成果顯著,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富民新村黨支部書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張延堂書記向我們介紹富民新村基本情況:搬遷前的干城鄉在南部山區,條件惡劣形成了“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的實際自然環境,吃水困難、出行困難、就醫困難、教育困難問題突出。根據黨中央“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的戰略部署,實施了黃花灘生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在搬遷工程實施后先后建成12個移民新村和綠洲小城鎮,共安置6.24萬貧困人口,居民原駐地的樓房等全部推平進行植樹造林生態綠化。村內根據實際情況建設眾多養殖合作社、種植合作社并引入企業,為村民實際增收。

村干部帶領實踐團成員前往古浪縣干城肉羊養殖基地,該養殖基地共有存欄羊6000余頭,實行現代化養殖管理辦法,4名養殖員完成整體喂養工作。實踐團成員還來到海升集團現代智能溫室建設現場,該公司是村鎮引入的高端果蔬種植及加工基地,為富民新村提供300余個工作崗位解決無法外出務工人員的就業問題,預計年產值突破1.3億元,持續為村民創收。

7月19日,鄉村振興調研團在富民新村進行了調研,調研內容主要包括:了解當地的情況、深入調查村民的現狀、村民生活前后情況對比。調研的結果與調研團事先了解的情況出入不大,村民在搬遷后,生活情況有了明顯的改善。將附近山里,中部和貧困人口的遷入不僅完美的解決了村民的經濟不好的情況。而且也解決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情況。

在群眾的基層調研了解后,調研團對富民新村支部書記張延堂進行了簡單的采訪。從采訪中可以了解到富民新村的發展離不開日光溫室種植和養殖業。養殖業對于大部分村民來說是十分容易的,而日光溫室種植需要一定的技術要求和水平,為了普及日光溫室種植技術專門找技術人員來給當地農戶培訓,并且帶著他們手把手到實地教學,以此確保了農戶的技術可以達到一定的水平,從而推進種植業的整體發展。

在對于地理位置上富民新村位處北部地區,且靠近沙漠。水源是一個大問題,在富民新村改革之前可以說人們在吃水方面十分的艱苦。為了治理這個問題,村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專門在附近建造了5個蓄水池其中最大的體積可達370萬平米,最小的也有150萬平米。解決了吃水方面的大問題。

張書記介紹道“在種植業的收獲季節,農作物會優先在市場販售,如果有大面積的農作物在本地的販售的銷量不太理想,村干部會聯系相關的產業部門統一運輸到外地進行販售,可以極大方面緩解產物銷量不好的情況,讓老百姓的收入得到一定的保障。”

采訪完張書記后,我們舉行了掛牌儀式,在富民新村的門前掛上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社會實踐基地的牌子。表明了實踐小組會和古浪人民一起奪取脫貧攻堅收官戰的全面勝利,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的新甘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從調研結果可知,對于富民新村搬遷前后的情況來說是十分成功的。它不僅解決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民”的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沙治沙、開拓荒漠,為我國做出巨大的貢獻。對這如此巨大的貢獻習總書記更是在20198月21日親自前往古浪縣考察,實地體察民情。

耐心、苦心、堅持心,數代人的堅守,讓沙漠變得綠意盎然,讓貧困人民的艱苦情況得到改善。如今進入新時代,在新發展理念的領導下,相信古浪縣的村民可以一直堅持到底。讓一支支治沙大軍向著藍天、綠地、水凈的新目標躬身前行。為新時代正在成長的青年樹立榜樣。

通訊員:王錚  來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