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將死爭論未息,papi醬又獲投資。未來的天下果然是新媒體的嗎?傳統媒體的挑戰并非能否利用互聯網工具,而是能否真正挑起做合格新聞這個重擔。
“新媒體vs傳統媒體:顛覆,還是融合?”這場分論壇是本屆博鰲的第一批論壇,除了因為媒體圈同仁往往最早趕到,還大概是由于新媒體大事最近接二連三,每每都總能引起爭相轉發和解讀。前幾天“兩會”的李克強總理記者會上,許多提問記者的自我介紹,從之前簡短有力的“我是xx日報”記者,變成了“我是xx日報、xx網、xx日報新聞客戶端記者”。由刺猬公社在春節期間首發的騰訊網總編輯王永治關于紙媒消亡的觀點文章,因為標題黨的轉載,引發了新一波討論。會寫新聞的機器人將搶記者飯碗?報紙將死,多數媒體人將在2017-2018年下崗?爭論聲還未平息,在自己家里DIY拍視頻吐槽的網紅papi醬獲得了1200萬投資。所以未來的天下果然是新媒體的嗎?
傳統媒體的命運之爭
現投身新媒體的《第一財經日報》前總編輯秦朔明顯對傳統媒體情結頗深,認為紙媒將死的說法并非事實。如今拋出的這個問題,是三十年前的新聞系學生認為在有生之年絕不可能遇到的問題,因為媒體需要有讀者,有讀者,就不會滅亡。且不說黨政紙媒的讀者群龐大且穩定,其他紙質出版物例如圖書,實際上仍在增長。更何況,傳統媒體在轉型新媒體的時候,比起一般所謂的純粹的自媒體,事實上的影響要大很多。只是說它在新媒體這一端的量比起它原有的體量,仍是太小,所以能不能撬動下滑的趨勢不太確定。
專注于TMT行業的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則旗幟鮮明地認為報紙必死。因為“它是非常落后的產能”。社會在一代一代的接替中成長。一代將比一代更加成熟,而成熟來源于整個社會民眾不斷的覺醒。過去,大家更習慣基于紙媒的閱讀方式,報紙作為媒體的一種主要形態,可能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因為也并沒有多少其他選擇。但如今,人們的閱讀習慣,以及對于閱讀場景的感受,已不再一樣。
趙何娟認為,現在的紙媒被保留或繼續發展,其實是基于兩點。一是社會還需要儀式感。比如雜志的封面、報紙的頭版,是民眾心里的儀式感。當年輕人對于這種儀式感不再追求的時候,紙媒可能就不存在了。二是場景所需,例如飛機上受條件限制,只能閱讀紙質出版物。隨著技術成熟,或者新一代人喜好改變,這種場景本身也不存在了,比如說飛機上可能就有局域網,也就不再需要有滿足那個場景的紙的出現。當儀式感和場景感這兩個因素逐漸消失之后,紙媒本身也是會逐漸萎縮的。
美國新媒體The Information創始人Jessica Lessin則認為,存亡問題不分新舊媒體,獨特而有價值的內容得生,反之則沒有出路。
傳統媒體的新挑戰
秦朔認為,傳統媒體轉到新媒體以后最大的挑戰是,內容生產能力將接受直觀的考驗。由于新媒體這種超級平臺的賦能性,使得在內容生產這里人皆可以為堯舜。最當紅的自媒體所有者,朋友圈里就有一個全面的小團隊,下午五點半宣布降息,過幾個小時就能出一篇分析。這個時候媒體人的功夫在哪里,是需要反思的問題。
過去傳統媒體盈利,反反復復就是那幾種方法,廣告、線下論壇、增值服務。現在新媒體靠社群經濟、網紅、電商,風生水起。過去是媒體公司之間在競爭,現在是要跟一切可以為堯舜的內容生產者競爭,而那些內容生產者可能擁有比媒體從業者更高的專業水平。傳統媒體的挑戰并非能否利用互聯網工具,而是能不能真正挑得起來做合格新聞這個重擔。
收費與訂閱:新媒體的大趨勢?
趙何娟相信,為用戶增加成本的內容訂閱和收費制的模式會有很好的前景。鈦媒體今年下半年也會嘗試開始推出付費產品,但是什么樣的產品才能夠收費,要經過市場驗證和考驗。大家一直說的不能收費的,其實是新聞。新聞會越來越像水和空氣一樣,雖然很重要,但是不值錢,因為供給特別多。值不值錢、是否收費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經過深度加工的內容才有價值。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