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過后,重慶市巴南區魚洞街道烏洋街社區的居民或在綠茵蔥翠的道路上悠閑散步,或在花園的健身器械上運動健身,或在廣場的長椅上“擺龍門陣”……
61歲的居民霍芝煉帶著兩歲多的外孫女在樓下的社區花園玩兒,她自豪地說:“我們社區去年還被重慶市評為‘最美宜居小巷社區’呢。”魚洞街道在老城區,曾經一度市容亂、衛生差、設施破舊。而讓記者沒想到的是,如此巨大變化居然得益于一個晦澀的詞——部門細化預算監督。
2013年,區人大代表蔣惠在巴南區人代會上審議財政細化預算報告時,發現區財政對魚洞街道環境整治的資金投入很少。她當即提出:“應該加大投入,對魚洞城區市容環境綜合整治。”于是,通過法定程序,預算進行了調整,已經連續3年加大環境治理資金投入。
現在魚洞老舊居民區的生活居住環境大變樣:道路平整、綠樹成蔭、公共設施齊全。蔣惠感嘆:“區人大開展財政預決算監督見到了大成效。”
“政府的錢去哪了?”這是老百姓越來越關注的問題。政府預算中的每一分錢都來自社會公眾,其去向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所謂財政預算,就是政府的賬本,比如今年財政要花多少錢,錢將花到哪兒去等等。預算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納稅人的“血汗錢”花得是否值得。
預算法、監督法等法律賦予了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監督政府如何花錢的職責。而重慶市巴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創造性開展財政預決算監督就是一個可圈可點的基層樣本。
預算的公開、透明是大勢所趨。從“粗放編列疏于管理”到“逐步規范定期監督”再到“完整精確動態監控”,巴南區財政的預算編制執行也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
2009年前,提交區人代會審查的預算籠統粗略,人大代表無從審查監督;區財政對各個部門預算的審核主要憑往年安排慣例和審核人員的經驗,對部門執行預算的情況也沒有追蹤問效,存在資金安排與使用監督脫節的問題;部門在預算執行中較為隨意,預算執行約束力較差。
從2009年開始,巴南區人大以審查和批準部門預算執行情況、部門決算和“聯網監督”為突破口,對預算實行事前、事中、事后“三段式”全過程監督,著力推進預決算公開和細化。
“開始接受人大監督時,我們也有顧慮。一方面,因為財政自身基礎工作不扎實,預算安排沒有足夠的底氣,也怕監管方面的漏洞暴露;另一方面,我們區財力有限,部門的資金需求不能全部滿足,在預算安排時,對重點部門的經費保障有所偏重。”巴南區財政局局長馬義華坦言:“一旦公開,預算單位間相互比較,容易引起矛盾,甚至可能導致預算不能通過人代會審查。但公開透明是大趨勢。”
預算公開、細化,就是“給群眾一個明白,還政府一個清白”。
記者翻開一本本巴南區部門預算表,其中不僅有區發改委、區農委等機關,還有區市政監察支隊,區婚姻登記處、中小學校、農機站等,大到幾千萬元支出的主管部門,小到只有幾個人、支出只有幾十萬元的單位,全部納入預算決算的審查監督范圍。
“過去政府預算提交人大審查前,財政只向人大匯報‘收支大賬’,數據公布只到類級科目,薄薄幾頁紙,無法解答人大代表心中的疑問。”巴南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李俊文說:“現在一個部門一本預算,數據公布到項目,編訂成冊供代表審查,成為一本‘明白賬’。”
從不透明到公開,財政運行陽光高效。公開后,政府部門的每一筆收支都需要“曬”給人大代表看,這一“曬”就“曬”出了責任和壓力。
“人大代表和群眾能一目了然地看明白納稅人的錢具體花到哪里去了,是不是用在了該用的地方。特別是來自社會各界的代表和群眾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預算,更能夠驗證預算是否科學合理,是否在有限的財力條件下兼顧了各方的需求,是不是突出了一定時期內的民生重點需求。”李俊文說。
現在,巴南區人大常委會對政府部門如何花錢的監督更加深入、實時。“財政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正在通過電腦聯入政府各個部門。區人大常委會可以通過這個系統,實時監測政府部門的每一筆錢用在何處,花了多少。
“預算監督的細化,有利于我們人大代表履行監督職責。”巴南區人大代表石本華說:“一項一項看,一分一厘摳,我們一眼就能看出錢花在了哪些地方,審查更容易、效率更高了,老百姓也越來越多從中受益。”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