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圖片關于迪士尼的介紹有明顯錯誤 /手機截圖“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園在即!現正招募100名上海體驗員,3天2晚深度免費游玩。”最近兩天,名為“上海體驗”的微信公眾號">
自動回復的信息有明顯的錯別字與不規范用語
文中圖片關于迪士尼的介紹有明顯錯誤 /手機截圖
“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園在即!現正招募100名上海體驗員,3天2晚深度免費游玩。”最近兩天,名為“上海體驗”的微信公眾號發出了這樣一條信息,迪士尼的號召力加上免費游玩的誘惑力,使得該條微信在短時間內閱讀量迅速突破了10萬。
然而,晨報記者昨日第一時間就發現,該則消息漏洞百出。隨即記者從上海迪士尼度假區證實,招募體驗員的信息是虛假信息,上海迪士尼將通過官方渠道,包括度假區官方網站、微博和微信賬號發布度假區對外活動信息。上海迪士尼還將保留對造謠者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
[找 漏]
自動回復信息有錯別字
這兩天,一條“上海迪士尼樂園招募100名體驗員”的微信消息引爆了朋友圈。
記者看到,這條消息由名為“上海體驗”的微信公眾號發出。昨日,晨報記者按照“上海體驗”要求操作參與報名“體驗員”的活動。
按該篇發布招聘迪士尼體驗員的微信文章要求,記者發現收到的對話信息竟然還有錯別字,例如“轉發”成了“囀發”,另外還有“盆/友/圈”等形式過于活潑的“火星文”(詳細情況見右側圖片)。
點擊鏈接后,消息內容大致為:上海迪士尼樂園即將開園,在上海地區招募100名體驗員,免費進行3天2晚的深度體驗。免費深度試玩體驗者將獲得三大福利,包括深度試玩迪士尼樂園內所有設施、免費入住園區豪華主題酒店、免費獲得價值1000元的迪士尼消費券,同時還亮出了迪士尼樂園實體票,而試玩的義務包括2條,試玩后需提交200字試玩報告,以幫助改善園區的不足; 試玩期間利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發布試玩感受。
樂園相關信息介紹有誤
文章還以圖文并茂的方式介紹了上海迪士尼樂園的主要景點和項目,但文中大量關于迪士尼的信息都是在網上“復制”“粘貼”的,并且錯誤百出。比如,上海迪士尼的開業時間,迪士尼官方現在對外公布的開業時間為“2016年”,而并非文中的“2015年底”(詳細情況見右側圖片)。而且,文中有時還會“迪士尼”、“迪斯尼”不分,“第二步”寫成“第二部”。
根據這則消息文末的要求,記者回復了“迪士尼”,隨后收到一條信息,要求轉發微信,并截圖發布在朋友圈。鑒于最近已有利用此類手段套取個人信息的情況,特別是要求截圖朋友圈,記者立刻警覺地意識到,不僅可以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還可能泄露朋友的個人信息,因此沒有再繼續操作下去。
[核 實]
造謠公號為個人注冊
那么這么火爆的一條信息,究竟是真的嗎?相信看了記者前面的分析,多數讀者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記者進一步探究發現,發布這條消息的“上海體驗”公眾號的注冊主體為個人,而非企業。而按照微信的認證規定,個人微信公眾賬號只需要提交本人的身份證和照片即可注冊,而且是無法進行認證的。
其次,記者在不同時間查看公眾號注冊信息,發現注冊人信息竟然不同。剛開始顯示注冊人為李某,注冊地點為河南省,注冊時間為2015年10月15日,之前沒有歷史消息。之后,又發現注冊人變更為了鄭某某,顯示地區為浙江。
記者昨天第一時間查看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的兩個官方微信號,均無招募“體驗員”的信息。
隨后,晨報記者向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進行官方求證,很快得到回復:假的。不久,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發出官方聲明:關于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招募體驗員的微信內容是虛假消息。上海迪士尼保留對造謠者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
上海發布在最短時間內也刊登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的聲明,進行辟謠。通過辟謠信息下面的評論可以發現,的確有不少人受騙上當。
上海迪士尼有兩官方微信號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的官方微信主要包括“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和“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甄選”,前者發布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的各類信息,后者主要是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的招聘信息。2個公眾號的賬號主體均為上海國際主題樂園有限公司,認證詳情里有公司的工商執行注冊號、企業成立日期、企業聯系電話等信息。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也多次發表聲明辟謠,提醒公眾最權威真實的消息一定是通過度假區官方網站、微信、微博及權威媒體發布的。
目前,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正通過各種官方渠道,對上海迪士尼樂園六大主題園區、娛樂演出等內容分專題進行介紹。
[結 果]
涉謠公號都被封
不過,大批網友沒有這么細心,這一有明顯漏洞的消息短時間內在朋友圈獲得大量轉發,該條信息的閱讀量迅速達到了10萬以上。
除了“上海體驗”招募100名體驗員外,記者發現,還有名為“蘇州生活美食”等多個微信公眾號發布在當地招募迪士尼體驗員的信息。
在迪士尼辟謠之后,截至記者發稿,“上海體驗”、“蘇州生活美食”等發布迪士尼招募體驗員虛假消息的微信公眾號已經被封號。
據騰訊相關負責人介紹,對于無法進行認證的個人賬號,微信運營方主要通過系統排查和舉報來監管。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些公眾號之所以將“轉發”寫成了“囀發”,連“轉發”的字眼都不敢用,某種程度上就是為了躲避微信系統排查。
[分 析]
多為騙粉、騙信息或須承擔法律責任
一名微信公眾號經營人士告訴記者,借助驚爆眼球的消息,吸引網友關注并轉發,是不少微信號騙取粉絲關注和粉絲個人信息的常見手段,僅僅是單純的騙粉危害度還不是很嚴重,如果是騙取個人信息的話,就很可能利用這些信息來進行詐騙或者從事不法活動。在他看來,“上海體驗”這條微信是明顯的騙粉騙關注的行為。
但是在昨日的微信朋友圈中,已經被這條微信所刷屏。也有網友意識到情況不對,發現自己上當后,馬上在朋友圈留言,提醒朋友勿轉發再上當。一名網友說道,“抱歉,昨天我轉發了這條。大家已經把名字和電話泄露給了對方,這可能已經涉及到了網絡詐騙。請您一定小心,并刪除這條轉發。”
其實,這種騙局已經屢見不鮮了,從最早的“助力一下”、55度杯,到如今的“幫忙砍價”,朋友圈謠言每隔幾個月就要冒出來一波。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保持警惕,對于類似活動應通過多種手段核實其正規性,同時應防止類似可疑信息的擴散。
今年9月1日起,新的《廣告法》實施,除了企業發布虛假廣告違法外,個人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網絡平臺發布虛假廣告,也屬于違法行為,將受到相應的處罰。
普陀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王建中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具體到“上海體驗”微信號發布的信息,如果該信息未與有關商品服務相勾連,則不屬于廣告,系發布虛假信息,可能由公安網監管理,如與商品服務勾連,則有可能構成虛假違法廣告,發布者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