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展示狼皮
在云南省祿勸縣云龍鄉和撒營盤鎮交界處村民聲稱發現野狼、豹子出沒的蹤跡后,28日、29日兩天,本報記者前往上述地方實地探訪。
在云龍鄉大蕎地村,村民們稱,在7月7日村里人曾自發組織搜尋豹子,但除了一根顏色異樣的毛,再沒找到其他證據。而在撒營盤鎮阿依丫村,村民們表示,27日兩只“狼”進村偷雞,結果被大家打死了一只,之后大家一起把這只“狼”給燉了,如今只剩一張“狼皮”。
除此之外,兩地村民雖然有人聲稱聽到過豹子叫,也有村里老人認定被打死的就是野狼,但再無確實證據。祿勸縣森林公安局表示,他們此前已接到過村民發現有野狼和豹子的報告,但搜尋后均無果。針對此次村民們反映的情況,祿勸縣森林公安局局長、副局長已帶領該局刑偵隊前往調查。
打野狼
村里老人堅稱打死的是狼
撒營盤鎮阿依丫村小組四處是起伏不斷的山林,位于云龍水庫旁一座高大的山頭。從山上放眼望去,就能看見山下的云龍水庫。
29日下午4時,阿依丫村民龍秀花家的外墻上,掛著一張動物皮。村民們指了指說,這就是那只“狼”的“狼皮”。
現場 墻上有張似狗非狗的“狼皮”
在村民幫助下,記者用卷尺測量了這張皮的大致長度,從耳朵到屁股長1.2米,鼻子到耳朵出長20厘米。
毛皮上4蹄皮膚只剩小半截,整個身體的毛發濃密而粗硬、背部深大約1厘米、呈焦黃色。臉頰長有黑毛,耳朵焦黑色,背部毛發夾雜有黑毛,尾巴灰白,腹部毛發泛白。一對耳朵仍保持豎立狀態。
村民說,阿依丫是根據彝族語翻譯過來。這個村原來是辛丘村委會的第三村民小組,地處云龍水庫水源保護區。3年前,其余11個村小組搬遷了,只剩下這個村小組。
阿依丫村小組幾名村民說,這只“狼”還沒有被打死的時候,走路時尾巴一直向下垂,耳朵豎立,體型比狗大,身上聞不出狗身上的味道。
村里老人來辨認后說,這是野狼,跟幾十年前當地的野狼沒有什么區別。周圍村民只有60多家人,從來沒有人家養過狼狗,因此,他們排除了狼狗的可能性。
在百度百科對狼的描述中,確實有耳朵堅立等特征,但對于臉頰的描述,與記者見到的“狼皮”上的不吻合。羅欣等村里的老人則堅稱是狼,跟他們小時候在當地看到的狼一樣。而村里一些三四十歲的村民則說,他們除了在動物園見過狼外,在當地從來沒見過狼,不知道這次打死的是狼,還是狼狗。不過村民們一致認為,打到的這只“狼”的一些特征并不像狗,而當地也沒人養狼狗。如果這不是狼,又會是什么?
講述 兩只“狼”進村偷雞被追打
阿依丫村村民張支林回憶了打“狼”的經過。27日早上9點多,家住山邊的村民羅欣老太,看見兩只比狗還高大的家伙來到自家院子旁的竹林邊,一只嘴里還叼著一只雞。這兩個家伙膽子很大,在她面前也不害怕,繼續吃雞。老人斷定這兩個家伙是過去在當地就有的“山毛驢”。“山毛驢”是當地人對野狼的俗稱。
近10多天來,村民羅欣家已有9只雞無故失蹤,村里也先后丟了百只雞和3只羊。村民陸續在附近山林或林邊發現雞毛、羊毛、羊骨頭。有村民利用空閑白天蹲守,一直連續蹲守了10多天。發現這兩個從來沒見過的家伙,且活動有規律:它們下午4點半左右出現、早上5點半左右出現。村里老人告訴年輕人,這兩個家伙就是狼。
27日上午,村民聽說有狼又進村了,紛紛趕來,有的帶著棍子,有的領著家犬追趕。趕來的村民有五六十人,大家大聲吼叫,把兩個家伙嚇得朝山下逃。
張支林說:“開始,兩個家伙跑的速度不快,一只朝山林里的一個山洞跑,另一只繼續朝山下跑。大家分頭從四面八方圍上去,試圖用家犬追趕,家犬隨村民跑,一路只吠叫,卻不敢努力追趕。而且追到距離五六十米遠處時,就不再往前追,只是偶爾發出吠叫聲。那面山坡陡峭又無路,村民們包圍兩個家伙的難度很大,其中一只鉆進了山洞,一只逃走了。”
結果 一只跑了一只燉了
山洞在一塊突兀的巨石下方,洞口呈三角形,口大里小,深約1.5米。張支林說,當時,這只“狼”使勁往里鉆,只是頭鉆進去了,身子卻露在外面,村民用石頭、棍棒幾下就把它打死了。村民這才發現洞口旁約1.5遠處的狹窄平臺上,有成堆的黑色羊毛和羊骨頭。
接著,村民們把這只“狼”抬回村里,看到這家伙的頭比狗大,身體卻很瘦,稱重為22.5公斤。村里的老人聞訊趕來,仔細看過后,斷定這是一只母狼。
這些村民說,因還有一只“狼”逃走了,他們怕那只狼會回來找伴或報復。27日晚,村民們蹲守到晚上9點多,都沒有見到另一只“狼”回來,也沒有聽到叫聲。從28日起,沒有人再蹲守了。
經大家商量,最后在一戶村民家把“狼”燉了吃了。五六十名參與的村民,只有30多人敢吃。最后,龍秀花要了這張皮,她準備曬干后做個紀念。一些村民說,他們沒吃出有啥不同味道,但“狼肉”的味道不錯。
村民猜測
估計這一帶有3窩狼
大蕎地村、阿依丫村兩地位于云龍水庫附近。周圍人煙稀少、青山連綿,地勢峻峭、森林茂盛。
云龍鄉多位村民說,云龍鄉與撒營盤鎮交界處有個地方叫秘樂谷,幾十年前,當地野狼很多。由于在云龍水庫保護范圍內,隨著保護力度加大,植被恢復良好,當地已陸續觀察到有野豬等野生動物在活動。
附近村民稱,他們每年撿野生菌時,幾乎會走遍附近山林。根據他們觀察,猜測這一帶有3窩野狼,數量不詳。
找豹子
組團搜尋無果 之后無人敢去
發現豹子的傳聞是從7月初開始的,先是云龍鄉大蕎地村小組村民張懷澤聲稱在撿菌時聽到了“像油鋸鋸樹木發出的聲音”,之后村民們進山尋找,附近有豹子的傳聞被傳得更開了。
講述 腳印紋路與狗相似 大小如牛
大蕎地村小組52歲村民張成玉說,7月6日下午5點多,他哥哥張懷澤從云龍鄉趕集回來,帶著老伴去家對面四五公里外的山林撿野生菌。過程中,張懷澤聽見密林里傳來怪叫聲。張懷澤不知聲音是什么東西發出的,慌張之下匆忙叫上老伴趕回家。
當晚,張懷澤聽見怪叫聲的消息在村里傳開。張成玉等人很好奇,想去探個究竟。由于那片密林從來人跡罕至,以前還曾在山林打死過一只豹子,他不敢獨自前往。第二天,張成玉叫上張懷澤等7人去了那里,一是去撿野生菌,二是順便探個究竟。
7月7日,張成玉等7人來到那片山林,當地人把這里叫做龍江三旺。張成玉說,他們在山林的一條溝邊,發現一根大約5厘米長的細毛,從毛梢到毛根,依次是四種顏色:黑、紅、白、灰。他們還在山林發現一串腳印:“有牛腳印那么大,紋路看起來跟狗腳印差不多。”大家根據毛發和腳印判斷,那是豹子留下的。
張成玉說:“當時撿到那根毛時,大家認為沒有價值,看過之后,就把毛扔了。因為害怕有豹子,之后再也沒人去過那片山林。過去3周了,又下了雨,可能很難發現豹子腳印和毛發了。”
那么首先發現異狀的張懷澤有沒有看到過豹子呢?28日上午,在張懷澤家,老伴說張懷澤去云龍鄉集鎮趕街了。她告訴記者,7月6日當天她并沒有聽見怪叫聲,但張懷澤告訴過她,他聽見3聲怪叫,像用油鋸鋸樹木發出的聲音,跟豹子的叫聲很相似,每次的叫聲不太長。由于身處茂盛的樹林,他也并沒看見有任何動物。
回憶 20多年前曾打死過只豹子
大蕎地村村民張學成老人說,上世紀90年代,他才二十四五歲,當地村民家養的羊,常常無緣無故不見了,后來在山林附近發現了羊毛等殘物。村里人到那片山林尋找,發現有只豹子,長得有點像小貓。
大家去追趕,這只豹子鉆進山洞,后來大家用火煙來熏山洞,把這只豹子打死在山洞里,把死豹子弄出來,那只豹子重50公斤。之后在那里再也沒有看見過豹子了,也再沒聽見過豹子叫聲。
張成玉說,他也參加了那次打豹。對于豹子的毛色記得很清楚,就與不久前他們撿到的那根豹子毛顏色相同。張成玉等人據此判斷,這次撿到的是豹子毛,說明那片山林里有豹子。
進展
祿勸縣森林公安局局長帶隊前往調查
7月29日,祿勸縣森林公安局馬局長、趙副局長帶領該局刑偵隊前往秘樂谷一帶了解情況。
下午,祿勸縣森林公安局教導員馮警官說,這些調查人員到了當地,會先找當事人了解情況,再由當事人帶調查人員,前往山林實地了解,為下步決策提供依據。如果確實有野生動物的線索,祿勸縣森林公安局將帶帳篷進山林里繼續觀察。此外,調查人員還將對阿依丫村村民手中的那張所謂的狼皮取樣,送到有關部門鑒定。
馮警官介紹,之前,該局已經接到反映發現狼、豹子的報案,該局民警曾了解過情況,最后沒有發現豹子和野狼的線索。
馮警官看過記者拍到的村民們剝下的那張“狼皮”的照片后說,祿勸縣森林公安局沒有狼皮的標本,他無法判斷這是否為狼皮。狼和狗的區別,從它們走路的姿勢上比較容易判斷,狼的尾巴向下垂,狗的尾巴不下垂。
都市時報 記者 楊旭 實習生 王曉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