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當局之前通令全臺各校舉辦“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活動,觸動了綠營的敏感神經。有島內輿論直言,與抗戰紀念聯系在一起的所謂課綱爭議,歸根結底是兩岸政策之爭。
據臺灣《自由時報》29日報道,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召開記者會稱,馬當局借“全民國防教育”之名,于去年12月通令全臺各校舉辦抗戰紀念活動,要求在朝會或班會擴大倡導,并舉辦愛國歌曲、海報和征文等競賽。民進黨黨團書記長陳亭妃稱,這不是馬當局首度對全臺各校實施“洗腦教育”,早在4年前,“教育部”就接受“國安會”指揮,通令各校舉辦征文比賽,倡導“釣魚臺(即釣魚島)自古屬于中國”,“所謂的抗戰勝利與國防教育有何關系?難道日本是臺灣的敵人?”民進黨還稱,此次課綱微調內容的一大爭議點,就是把國民政府1945年“接收”臺灣改為“光復”,難道要大家回到四五十年前,大唱《我愛中華》《萬里赴戰曲》,“是回到戒嚴時期嗎?”
對此,臺“教育部”官員劉仲成回應稱,“教育部”原本就協助“國防部”辦理推動各級學校全民“國防教育”,紀念抗戰勝利只是希望通過戰爭記取教訓,體會民主自由的可貴。
實際上,島內課綱爭議與紀念抗戰是聯系在一起的。《中國時報》29日報道稱,“行政院”已針對課綱定調三大原則:一是新舊版課本并行;二是有爭議部分不考,三是針對爭議部分立刻檢討,并秉持這樣原則透過各種管道溝通。“中央社”稱,反課綱民眾23日闖入“教育部”,警方逮捕的33人中,有24人是學生。對于“教育部告學生”的爭議,“教育部”官員吳清山29日表示,如果學生了解到自己行為不當并有誠意檢討,“教育部”愿從輕發落,“撤告是選項之一”,給未成年學生一些機會。
國民黨“立委”陳學圣直言,課綱爭議只是表面,實際上仍是兩岸政策之爭,反課綱就如同反服貿、反一中一樣,“看課綱微調的影響,也要聯系到兩岸關系,才能厘清整個事件的脈絡”。中央日報網絡報29日評論稱,前民進黨臺北市黨部主委沈富雄表示,反課綱運動的本質不是社運,不是公民不服從運動,而是年輕一代的“臺獨”運動,“絕非危言聳聽”。文章說,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利用年輕人血氣方剛,幾年前就進入校園,通過演講座談等方式散播“臺獨”種子,因此才有了“太陽花學運”,這次課綱爭議,中學生跟進,毋庸置疑是受了“太陽花學運”的啟發,“綠色政黨及其政治人物將臺獨思想灌輸給十六七歲的孩子,目的是要將這些孩子早早培養成為臺獨少年兵”。由此可知,中學生反課綱只是為“臺獨”運動搭建一個舞臺而已,目的不是反課綱,是主張“臺獨”。(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