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白銀市組織50名村黨組織書記赴山東“取經”側記

時間:2015-07-13 14:59:30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壽光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著名蔬菜之鄉,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舉辦城市,蔬菜種植水平始終在全國前沿。

  “勤勞不能致富,只能解決溫飽;干農業要想致富,只能走科技致富、智慧致富這一條路……”擁有桃樹“一邊倒”國家專利、人稱“壽光桃王”的劉成德正聲音洪亮地講述著他的“致富經”。在他周圍,來自白銀市五個縣區的50名村黨組織書記一邊看蘋果桃、超早脆、韭菜王等農業新品種,一邊仔細聆聽。

  近日,白銀市組織部分鄉鎮中心村、重點村和“百企幫百村”活動結對村的50名黨組織書記,遠赴農業大省山東舉辦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培訓班,學習考察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農村土地流轉、農業合作組織建設、農產品與市場對接、第五代蔬菜大棚種植及壽光蔬菜產業化之路,通過互動式、案例式和體驗式教學,讓村黨組織書記從培訓中開闊眼界、拓展思路。

  “面對面”教理論講明白農村發展大趨勢

  “當年如果不包產到戶,農業就垮了,因為解決不了溫飽問題;現在如果不打破一家一戶模式,農業也就垮了,因為解決不了致富問題……”“土地流轉后可以收取兩項費用,一個是對企業的服務費,一個是基礎設施使用費,大家一定要在中央一號文件中找方向、找政策、找機會。”現任山東省委農工辦副主任、省政府農業專家顧問團農經分團副團長劉同理教授,從思想認識、政策依據、農村資源等方面,用通俗易懂的“行家話”向農村一線的黨組織書記一一敘述農村發展的大形勢、大趨勢。

  這次異地培訓,邀請了山東省委農工辦的農業專家、青島市委黨校的黨建專家和“青島市十佳駐村第一書記”的實踐專家,安排了《當前農村發展的大形勢、大趨勢》《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發展集體經濟,推動農村土地流轉與合作組織建設》三節理論授課。三位專家深入淺出,講清了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政策依據、打消了村黨組織書記的思想顧慮、分析了農村具有的資源優勢、教會了產業富民的方式方法。

  “國家出臺了許多的農村好政策,雖然我們也知道一些,但就是不知從哪里下手,有的就是一知半解。沒想到山東竟然是這么領會、落實的,這三堂課我是真聽明白了,只要政策支持、群眾支持,產業富民絕對不是一句空話。”景泰縣草窩灘鎮青城村黨支部書記閆立江笑著說:“原以為理論授課枯燥、難懂,一開始我還有打打瞌睡、放放風的想法,但三位專家的精彩授課和典型事例,讓我感覺每節課3個小時還真有點短。”

  “點對點”學經驗看清楚農業經營產業化

  “這種蘋果桃第一年種植就能掛果,畝產至少2500公斤,第二年畝產5000公斤,第三年達到7500公斤,而且甘肅種植比山東種植更具有優勢,因為日間光照足、晝夜溫差大,桃子的顏色更艷、味道更甜。”當聽到壽光特色桃樹產量數字的時候,靖遠縣烏蘭鎮東關村黨支部書記李常有為之一振,“我們村如果引進這種桃樹,僅白銀市的市場就能讓村民的收入翻一番,回去得立馬開個‘兩委’會,看村上的200畝集體土地能不能先搞個試點”。

  政策學得再通再透,關鍵還得看能否落地生根。這次培訓實地參觀考察了通過發展集體經濟實現“每家兩套房,看病全報銷,上學不花錢,月月有補助”的后田社區、通過發展有機農業盆栽蔬菜創建“全國無公害基地”的即墨市大豐收合作社、全國最大農產品物流園和全國的蔬菜定價中心的壽光蔬菜物流園等9個國家級、山東省級農業示范點。參觀的村黨組織書記一邊聽著經驗介紹,一邊問著氣候要求、關鍵技術、種植規模和市場對接,目光中顯露出欽佩和羨慕的目光。

  “真是不出來看,不知道差距有多大。人家把蔬菜大棚種植技術已經發展到第五代了,我們還在第二代、第三代上下功夫,這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滯后,更是觀念上的落伍啊。”在參觀北方冬暖式蔬菜大棚發源地和第五代蔬菜大棚種植技術研發地三元朱村時,白銀區水川鎮金鋒村黨支部書記吳明廣由衷地感嘆道。“這次培訓,讓我們掌握了更多的農業知識,視野也更加開闊,今后要結合村上實際,盤活資源,走產業化發展之路。”

  “線對線”搞對接搭建起合作雙贏新平臺

  “有沒有景泰縣的學員?我們已經給你們縣上的合作社推廣種植了600畝‘一邊倒’蘋果,下個月我還要去景泰縣察看一下長勢,做一些技術指導,到時候我們現場交流一下。”當聽到參觀考察的學員來自甘肅白銀時,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手、青島雙王果菜合作社理事長王進拿著話筒邊張望、邊呼喊、邊向大家介紹他們村的專業合作社。“我們合作社主要研發推廣國內外名優果品,目前已有幾十個新品種,歡迎各位書記前來參觀指導,大家共同合作,帶領群眾致富。”

  培訓效果到底怎么樣,關鍵要看是不是學有所悟、學有所獲、學有所為。歷時五天的培訓效果已經初顯,靖遠縣烏蘭鎮東關村黨支部書記李常有已經與壽光市桃樹“一邊倒”技術研究推廣中心達成了種植200畝“一邊倒”蘋果桃的合作意向,并初步商定了苗木價格;8個有集體土地的村黨組織書記在技術研究推廣中心登記了土地數量、品種意向、種植規模,相互留下了聯系方式;7名村黨組織書記現場購買了韭菜王、串串紅等新品種籽種,先用家里的土地試種,成功了就動員全村推廣。

  “這次到壽光的大棚果樹‘一邊倒’研究所參觀,我對那里的桃樹種植技術很感興趣。這次回村不帶別的,就帶一條致富的路子回去。”在準備登上返程火車時,李常有向大家說:“最多兩年,我一定給大家親自送上我們自己種出來的蘋果桃,也歡迎大家明年到我們東關村的蘋果桃基地參觀指導。”

  “心對心”碰思想激發出農村發展新活力

  在山東壽光,說起王樂義,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次異地培訓,全體學員仔細聆聽了蔬菜溫室大棚起源地三元朱村20多年的發展歷程和村支部書記王樂義這位“冬暖式大棚蔬菜之父”艱苦創業、無私奉獻、視天下農民為一家的感人事跡,參加培訓的村黨組織書記全部受到了“樂義精神”的鼓舞和感染。

  王樂義同志1978年擔任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1989年開始發明日光溫室蔬菜種植生產技術,行程幾十萬里舉辦800多期技術培訓班,毫無保留地把技術傳給了千家萬戶,引發了壽光乃至全國的蔬菜“菜籃子”革命,使億萬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吃水不忘挖井人”,富裕后的三元朱村全體村民決定,每年把家庭收入的1%獎勵給王樂義書記,但樂義書記把這份厚禮全部上交村集體作為研發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專項基金,不斷推動壽光農業產業化富民強村之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平川區黃嶠鄉神木頭村黨支部書記劉建鵬說:“王樂義是我們的標桿,因為樂義書記讓我明白了村黨組織書記應該干什么、怎么能干好,‘樂義精神’讓我更加堅定了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記者 高子發 通訊員 魏邦國)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