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產業結構拓寬致富門路
——會寧縣五十里鋪村開展雙聯行動側記
近年來,會寧縣甘溝驛鎮五十里鋪村在各級干部的真幫實扶下,調整產業結構,改善基礎條件,拓寬致富門路,繁榮文化生活,群眾的致富門路寬了,村里耍牌鬧糾紛的人越來越少,村民的腰包鼓起來,村干部說話“腰桿硬”,群眾也愛聽,群眾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培育了特色產業
在雙聯行動中,該村確定了借力發展搞養殖,因地制宜抓種植的發展思路,按照“以種促養,以養促農,種養結合”的辦法,在五南、五北組投資450萬元,新建占地50畝標準化肉羊養殖小區1處,建成圈舍48座、草料棚48個、飼草加工棚1座、100立方米應急蓄水池1座。聯系單位和個人捐資50萬元成立了五十鋪村扶貧基金互助社,幫助村民搞養殖,為全村83戶農戶落實雙聯惠農貸款415萬元,支持村民發展產業。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全村新發展特色蔬菜200畝,連片種植核桃200畝。今年該村規劃種植金銀花2000畝,初步形成以蔬菜、核桃、中藥材為主的種植結構。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邀請農牧、人社、扶貧等部門專業人員,培訓農民100多人次,組織50多戶養殖戶到隴西縣學習肉羊養殖和藥材種植,提高種養農戶專業技術水平。2014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93元,比2013年凈增1478元,增長32%。
改善了基礎條件
該村加大了對水、田、路等基礎設施的改造力度,有效解決澆灌、增收和行路難題。積極爭取項目資金1100余萬元,硬化了五十鋪岳溝至東岔馬蓮社道路22公里,徹底解決了韓集、云臺、茍峴、東岔、五十鋪等2個鄉鎮31個村民小組1萬多人的行路難問題。投資900萬元,在岳溝、五南、五北三坪平整撂荒土地2000畝,實施節水灌溉,發展高效農業。項目竣工后,人均可增加水地1畝,預計僅此一項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可增加1000元以上。維修改造柴門支渠渠道10公里,解決灌溉面積6200多畝,9個村民小組3600多人受益。投資846萬元,夯填五南、岳溝社交界處溝壑,新增土地200多畝,保護周邊耕地300余畝,極大改善了村民生產和生活條件。
強化了基層組織
白銀市水務局黨組織與該村黨組織結對共建,加強了村級黨組織建設,在“兩委”換屆選舉工作中,將3名致富帶頭人充實到村“兩委”班子,優化了村干部隊伍,增強了村級組織引領發展的能力。由雙聯單位牽頭,邀請會寧縣委黨校講師就黨的政策、基層組織建設、如何當好村干部等內容,舉辦了2場講座,參與黨員和群眾200人次。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1處180平方米,改善辦公條件,新建160平方米的村級文化劇院1座,硬化文化活動廣場2000平方米,配套安裝了籃球架、乒乓球案、健身器械等,使群眾有了活動的好場所。
轉變了生活風氣
該村開展了“剎三風”(大操大辦、封建迷信、打牌賭錢)、“四進家”(黨的政策進家、文化體育進家、致富信息進家、文明習慣進家)、“治五亂”(柴草亂擱、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畜禽亂放)活動,大力倡導勤儉自強、團結互助、友愛向善、誠實守信的道德風尚,提高村民素質,提升文明程度。開展“好婆婆”“好媳婦”“十星級文明戶”和“誠信家庭”等創優評選活動,評選出“好婆婆”2名、“好媳婦”2名、“十星級暨誠信家庭”5戶,在全村營造了濃厚的家庭文化氛圍,優化了育人環境。另外,該村統一制定村民文明公約、村民衛生公約、村民培訓制度、環境保潔制度、街道管理制度,使村務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村民自我約束能力大大增強。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