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甘肅頻道消息伴隨互聯網技術的爆發式增長,從觀念的更新迭代到行業格局的快速洗牌,一切都在飛速變化著。而我們熟知的“互聯網+”本身也在不斷升級。近兩年,“互聯網+”成為甘肅省經濟發展中最熱的詞匯之一,其中,電商運營模式作為一種新興業態,成為助推經濟轉型發展的新亮點。而在第二十一屆中國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我們同樣能感受到“互聯網+”的撲面而來,給這場一年一度的經濟盛會注入新活力,而這也將注定成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互聯網+
成為蘭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4年第二十屆蘭洽會期間,“淘寶特色中國——甘肅館”線上館在淘寶網上線運營,在蘭州黃河之濱建成并運營規模較大的O2O線下實體體驗館。通過淘寶網“特色中國——甘肅館”的建設,不僅對我省三農經濟起到扶持作用,促進了我省農業從“特產”走向“精品”,同時還借助淘寶網的品牌效應和巨大瀏覽量,集中展示和宣傳了甘肅,帶動了我省電子商務和商貿、文化、旅游業等產業深度融合,快速發展。
時光流轉,在今年的蘭洽會上,“互聯網+”元素更加盛行。智能穿戴、智能家居讓外地賓客及蘭州市民近距離感受到了互聯網帶來的變化。
“通過物聯網將虛擬的世界和現實生活連接,打造智能的生活方式,就是互聯網+智能家居的最好體現。”在蘭洽會四川館里,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綜合主管王蘭表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用戶在使用電器時已經從過去“被動”接受到如今“主動”的定制。也就是說過去廠商生產什么就使用什么,但是現在有了大數據,有了更多的自主權。比如過去電視的頻道那么多,必須使用遙控器逐一選擇才能找到自己心儀的節目。但現在,廠商會根據你欣賞節目時留下的數據,主動推送適合你口味的節目,更便捷也更精準。王蘭稱,智能家居就如我們家庭常用的溫度濕度調節一樣,只要家里有空調、除濕機、凈化器等家用電器,采用第一設施的科技系統,它會自動聯網氣象數據,根據所得的溫度濕度等參數提前調整室內最適宜溫度,不需要人去控制。通過系統調節,能保證達到恒溫恒濕恒氧的效果。
此外,幫助傷殘人士重新站立的智能穿戴設備也讓蘭洽會上的“互聯網+”元素倍增。
搭乘互聯網+浪潮打造永不落幕蘭洽會
在本屆蘭洽會上,記者注意到無論是省、市招商還是企業宣傳的方式也隨著“互聯網+”的實現悄然發生著變化,所有的營銷方式也都體現了互聯網思維。
“不用印制過多的宣傳彩頁,也不用加派工作人員在場館里大聲吆喝,進館的客商只要拿起手機輕輕一掃,關于我們產品的一切信息就躍入眼簾,這就是互聯網帶給我們所有人的便利和革新。”白銀館內,今日陽光生態農牧有限責任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公司除了推出官方微信平臺外,更是玩起網上體驗、抽獎送禮、掃碼優惠等活動,將便利和優惠通過網絡更好地展示給客商,也會讓客商的產品展示和企業推廣從會上一直延續到會下。
記者注意到,各個省、市的展館里均有官方微信二維碼,掃碼后該省、市的特色產品介紹和相關的投資資料均詳細列出,縱使你離開了場館后還想要了解到相關信息仍然是觸手可及,真正實現“永不落幕蘭洽會”。而更多的參展企業也把互聯網當成其聚集人氣的“利器”。記者看到,現場幾乎所有的企業在展臺入口處都亮出“掃碼送禮”宣傳牌,鼓勵參觀者嘗試網上的便捷宣傳方式。只要有手機,只要掃了二維碼,企業和顧客之間的關系就已經建立起來。此外“無需導購、無需收銀員,看中的商品只要掃碼支付就能完成交易。”這也是在本屆蘭洽會分會場特色中國甘肅館里的獨特交易方式。然而,正是看似一個簡簡單單的“付款碼”背后,萬千支付生態正在悄然改變。“出門前在錢包里塞一沓厚厚的現金、或是使用銀行卡刷卡買單卻不知道哪一張卡里才有錢的尷尬不會再出現。”特色中國甘肅館肅南館的工作人員表示,如今最流行的是不帶錢包帶手機,而這也使消費邁入移動支付時代,蘭洽會也在引領更多的商家加入微信錢包、支付寶等移動支付風潮,同時引發出新一輪的商機。
“通過打造特色中國甘肅館,打造永不落幕蘭洽會。”甘肅省商務廳廳長楊志武對記者如是說。借助“一帶一路”甘肅搭乘“互聯網+”的浪潮,利用“寬帶中國”戰略規劃,重點建設面向中西亞、中東歐及蒙古的通信樞紐和區域信息匯集中心,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構筑“網上絲綢之路”。省商務廳相關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甘肅省擴大省內互聯網數據中心和云計算中心規模,傾力打造省級跨境電商平臺——“隴匯通”(匯:隴品隴商,通:一帶一路),為企業提供產供銷服務和洽談對接平臺,在網上增加絲路沿線國家有關信息和投資指南,探索在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分批次設立甘肅特色產品出口跨境電子商務“線上館”和“海外倉”,強化國內國際市場的互聯互通,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支撐。
互聯網+
已經成為經濟建設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我省互聯網領域發展速度最快、最被津津樂道的當屬電子商務。今年6月,阿里巴巴發布的《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顯示,至2014年,阿里平臺(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平臺)上,經營農產品的賣家數量為76.21萬個,甘肅賣家增幅最快,達216.70%,在淘寶農產品地圖中,百合、當歸成了甘肅的主要銷售產品。至于農產品消費的省區分布,甘肅增幅位居全國前三。甘肅的農產品消費水平在全國各省區處于后五位,但其消費的增幅卻排在全國首位,高達106.42%。
“2012年起,甘肅本地人開始利用電商這一平臺銷售土特產,到了近兩年,電商已成為帶動農村經濟的‘倍增器’。”甘肅省青年電商創業導師團講師郝志強告訴記者,本地土特產電商的迅速發展,與甘肅本省的省情分不開,甘肅農業優勢非常突出,很多農產品品質優良,是原生態的產品。記者從省商務廳了解到,最近一年來,我省不少縣、市搶抓國家和省上鼓勵發展電子商務產業政策機遇,結合縣域和城市自然條件、經濟結構和人文環境等特點,依托特色產業發展迅速和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培育電子商務經營主體,普及電子商務應用,加快完善產業鏈條和服務體系,電子商務產業已成為不少市、縣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5年,我省把電子商務發展與扶貧開發相結合,出臺電商扶貧實施方案。國務院扶貧辦也在今年確定我省隴南市為電商扶貧試點市,從政策、資金上給予支持。隴南大山深處的成縣采取選擇一個優勢品種,集中推、整體推,在點上率先突破,帶動全民電商創業,探索出了“成縣模式”,得到了商務部的肯定。電子商務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正在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極。據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省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到1200億元,其中,網絡零售額220億元,均超過上年全年交易水平。目前全省網店有近80%從事農產品銷售,占到交易總額的65%。電子商務對擴大農產品銷售、助農增收、促進就業、加快土地流轉、增強市場意識等方面成效顯現。
7月4日,國務院公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18年,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互聯網+”新經濟形態初步形成,“互聯網+”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對于未來的重點行動,《意見》提出了十一項內容,包括“互聯網+創業創新”“互聯網+協同制造”“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智慧能源”“互聯網+普惠金融”“互聯網+益民服務”“互聯網+高效物流”“互聯網+電子商務”“互聯網+便捷交通”“互聯網+綠色生態”“互聯網+人工智能”。相信,隨著國家層面“重點行動”的明確,“互聯網+”對我省經濟的貢獻率會越來越高。(記者 祁瑞龍 熊園 實習生 楊明芬)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