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慶陽 國有林場改革掀起綠色革命

時間:2015-07-09 10:23:53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堅持生態優先改革方向 實現生態和經濟效益雙贏

  慶陽 國有林場改革掀起綠色革命

  本報記者陳 泳

  今年3月,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下,圍繞發揮生態功能、維護生態安全的戰略定位,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的全國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拉開大幕。

  國有林場改革是繼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我國林業改革打響的第二大戰役。在2011年被國家確定為西部地區國有林場改革唯一試點的慶陽市,近幾年因改革帶來的“綠色”變化已是翻天覆地——林業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轉變,林場管理體制逐步理順,林業職工生產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這一系列變化,使得慶陽市成為我省國有林場改革戰役的“開路尖兵”,也為全國國有林場改革樹立了“慶陽樣板”。

  推行改革破堅冰

  慶陽市有47個國有林場,現有在職職工2156人,總經營面積783萬畝,占全市總土地面積的19%以上。然而,由于長期以來管理體制不順、經營機制不活、政策支持不到位等原因,這里的國有林場基礎設施滯后,債務負擔沉重,事業發展緩慢。

  “2000年左右是最困難的時期。”合水林業總場書記趙琦回憶道,“天保工程開始實施,林木全面禁伐停采,林場基本沒有了收入來源。有時候,林場在職職工一月的工資只有300多元,退休職工每月只能領到150元。”

  工作條件艱苦,生活無以為繼,一次性買斷、離職離崗成為不少林業職工的選擇,林業事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

  2009年,慶陽市決定將承擔生態公益林建設任務的市屬27個國有林場的4000多名退休、在職及供養人員納入市財政預算管理。退休及供養人員納入全額供給,在職人員從體制上理順為財政全額供給,在經費形式上實行收支兩條線。

  “這樣一來,林業職工的收入問題得到了明顯解決,人心穩住了,職工在林場就能扎住了。”趙琦說。

  盡管提高了財政對國有林場的保障水平,穩定了職工收入,然而直到2010年,慶陽市國有林場還有危房面積8.31萬平方米,38個林場無安全飲水,113個林業站點飲水困難,133個站點不通路,79個站點不通電,143個站點不通電話。全市國有林場各類債務高達5.2億元。

  如何讓林場真正擺脫發展桎梏?縣屬國有林場怎么改革?慶陽市仍在不懈探索。

  2011年,慶陽被國家確定為全國西部地區國有林場改革唯一試點市,47個國有林場全部列入改革試點范圍。隨后,慶陽市出臺的《慶陽市國有林場改革試點方案》,為改革搭建了骨架支撐,并確定了8項改革攻堅任務。國有林場改革的序幕在這塊隴東旱塬上徐徐拉開……

  明確功能定位,將市屬27個、縣屬20個國有林場界定為生態公益型林場,按事業單位管理,經費納入同級政府財政全額預算,確保財政供給;

  理順管理體制,核定國有林場機構編制和崗位設置,建立國有林管理局一林場兩級森林資源管理運行模式;

  完善投入機制,實行財政全額預算管理,理順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渠道……

  將國有林場轉為公益性事業單位;明確林場工作職責;解決林場職工的后顧之憂……在一系列“組合拳”之后,慶陽贏得了改革先機,掌握了國有林場改革的主動權。

  強化基礎安民生

  子午嶺林區位于慶陽市東部,是黃土高原中部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片天然次生林,也是黃土高原的一道綠色屏障。市屬華池、合水、湘樂、正寧4個林業總場的26個國有林場扎根于此,形成了這道綠色屏障的“龍骨”。

  夏日的子午嶺,群山被郁郁森森的密林所覆蓋,滿目蒼翠,氣候清涼。在林木交織的林區腹地,蒿咀鋪林場的三官橋管護站坐落在一條“安靜”的公路旁邊。兩層歐式小洋樓,院落平整,窗明幾凈,辦公住宿條件完備。看著這樣的“條件”,很難想象幾年前這里還是“土坯房、煤油燈”的景象。

  站長王慶永是一名“林二代”,是管護站變遷的親歷者。他說:“以前住的是一排上世紀70年代年蓋的土木結構平房,早就成了危房了。2013年,總廠給我們新建了管護站,辦公住宿條件才算是解決了。”

  “最近的一個村子,距離三官橋管護站有3公里,那里通電。但我們林場沒錢,一直接不來電,直到2009年林場情況有所好轉,才把這里的電通上。”合水總場書記趙琦介紹說:“如今,還有一些林區深處的站點因條件所限沒通上電,總場就為他們配備了太陽能光伏發電機,基本上把用電的問題解決了。”

  今年45歲的王宏,是合水總場連家砭林場的護林員,常年駐守在一座4層瞭望塔旁。這座瞭望塔可以觀察到周圍20多萬畝森林的火情,進入防火季節,王宏平均每兩個小時上塔觀察一次。到了火險等級高的時段,便成了不間斷瞭望。王宏說:“這座瞭望塔是近幾年才建的,對于護林防火的作用很大。我駐守在這里,責任非常大,不敢有一點馬虎。”

  王宏的家在正寧縣農村,兩個上學的孩子很讓他牽掛。“我們80%以上的護林員都住在站點,一年到頭也回不了幾次家。”然而王宏卻很高興地說:“這種情況快要結束了,單位在合水縣城給我們建了樓房,年底就能入住,孩子也能到縣城念書了。”

  原來,慶陽市依托危舊房改造工程,將職工住房納入縣城住宅小區計劃,集中安排在縣城新建。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合水林業總場在縣城建設了一座林業職工住房小區,8棟新建住宅樓基本解決了所有職工的住房問題。

  在子午嶺林區采訪時,記者發現每一個林場場部的院子里,都有一座正在建設的新樓房。趙琦說:“這些都是林場工租房項目建設,用以解決單身職工的住房問題,預計今年就能建成。這樣一來,職工就不用到處去租房或是擠在辦公室住了。”

  國有林場改革試點以來,為了全面提升林場職工生活條件,慶陽市多方籌措資金,加快林場水、電、路、通訊網絡、職工住房條件等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并逐步納入相應專項規劃及年度計劃。從2011年至去年,慶陽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達到6.5億元,其中,建成危舊房改造工程3301套,在建公共租賃住房1266套,完成森林資源管護站項目建設49個,森林防火基礎設施項目建設11個。

  林場職工告別了土坯房,搬進了新樓房,享受到了改革帶來的實惠。

  提高效益產業興

  九窯口管護站離著名的南梁紅色旅游景區不遠,是華池林業總場林鎮林場新設的一個管護站。在這里,記者見到了幾位正在巡山的護林員。58歲的張西民說:“改革以后,我們都在華池縣城住上了樓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現在,職工不論是巡山護林,還是在苗圃育苗,場里都有明確的任務到個人,年底考核合格后,就可以拿到全額工資,大家工作的積極性都非常高。”

  記者了解到,為了創新管理機制,慶陽市在改革中全面推行績效考核,進一步擴大了單位內部分配自主權,調動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增強了單位自我發展的能力。

  此外,各國有林場還確立了以苗木培育、森林旅游為主的產業發展思路,大規模定植油松、云杉等大規格綠化苗木,加快森林旅游業發展。

  目前,全市國有林場已發展苗木培育面積2.57萬畝,育苗面積較改革前增加1.01萬畝。現有各類苗木存量2.05億株,估算存量苗木價值1.2億元。全市省級森林公園達到7個,年接待游客28萬人(次),旅游收入達到231萬元。

  從2013年開始,慶陽市決定在全市每年發展苗林結合培育100萬畝,力爭實現7年“再造一個子午嶺”,配合國有林場承擔生態建設重任,延伸慶陽林業發展產業鏈條。

  在慶城縣南莊鄉的一座山坡地上,趙琦指著一排排長勢喜人的油松苗說:“這是合水總場今年剛載的新苗,加上去年栽植的,我們已經根據市里的要求,在林區以外栽植了10萬畝苗木。”他說,實現慶陽市“綠色崛起”,林業職工責無旁貸,幫助農戶發展苗林結合培育,相當于使他們擁有了“綠色銀行”,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贏。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