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愛龍
隨著“1—2—3”的節拍,相機快門聲響起,來自全省58個貧困縣的200多名鄉村學校校長、教師的笑容在這一刻定格。
7月6日清晨,沒有隆重的儀式,也沒有熱鬧的場面,就在這溫馨四溢的氛圍中,上海華信公益基金會“螢光支教”鄉村教師培訓項目“隴上行”校長、英語教師培訓班在省委黨校正式開班。
緣于對甘肅的一份深情厚誼,因為對貧困群眾的深深牽掛,上海華信公益基金會將目光投向了千里之外的隴原,于2012年8月發起實施支援甘肅鄉村教師培訓的“螢光支教”項目。
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甘肅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螢光支教”隴上行項目持續開展了4年。4年來,基金會的同志經常奔忙于上海和甘肅之間,積極推動滬隴兩地資源共享,年度培訓教師數量不斷增加,教學硬件設施援建越來越多,對我省鄉村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從活動開始之初就全程參與的基金會工作人員劉振超,見證了“螢光支教”的點點滴滴,他說:“活動開展4年,我們一步步走來,培訓師資起初只有上海閔行區的師資力量參與,現在逐步形成了與徐匯、靜安、普陀四區聯動支援甘肅教育的局面,支教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培訓的內容也更加精細化。”
“網一起”,滬隴兩地一線聯通;“隴上行”,滬上名師千里送教;“上海行”,鄉村教師到滬培訓;“青年志愿者支教”,三尺講臺書寫青春。四大板塊的活動,在模塊設計上突出精益求精,在培訓形式上體現多元豐富,在跟蹤服務上堅持周到細致,充分發揮上海市教育人力資源優勢,對我省鄉村教師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培訓工作。
上海華信公益基金會執行理事長李光金說:“華信公益基金會發起實施‘螢光支教’隴上行項目,目的是為甘肅教育發展盡綿薄之力,我們將立足甘肅的省情和現實需要,加強東西部地區教育資源的交流合作,努力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推動甘肅教育事業發展。”
雖是綿綿之力,卻可久久為功。2012年至2014年,“網一起”培訓教師4250人;“隴上行”培訓教師3127人;“上海行”培訓教師918人;“青年志愿者支教”受益人數12955人。上海華信公益基金會在滬隴兩地開展教育培訓達30余次,(轉2版)
(接1版)覆蓋我省58個貧困縣的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總受益人數近3萬名。
曾在今年4月參加“網一起”滬隴兩地一線連通模式培訓的會寧甘溝鎮六十鋪學校校長陳士堂在開班典禮上動情地說:“這一次作為一名鄉村教師能夠走出信息相對閉塞的大山來到我們省會參加培訓學習,與上海來的專家面對面交流,這既是一次難得的機遇,更是一次磨礪和完善自我的挑戰。我從內心真誠感謝華信公益基金會能為我們鄉村校長、教師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搭建這么一個好平臺。”
副省長郝遠說:“‘螢光支教’項目緊貼甘肅鄉村教師培訓需求、以農村為重點,以項目助發展,精準發力,通過‘螢光支教’項目的實施,已逐步形成了‘上海市—華信公益基金會—甘肅省’教育合作交流的長效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省鄉村薄弱學科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由力而起,由善而終,取之社會,回報社會”,情系甘肅、造福隴原,李光金和華信公益基金會的善舉,有力助推了我省農村教育發展,真正造福了千萬貧困學子。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給予高度贊揚:“‘螢光支教’是無疆的大愛、無私的大愛、無限的大愛,從中讓人看到幫扶的責任性、主動性、自愿性、回饋性和親情性,這種支援和友誼比什么都重要,是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
跨越千山萬水的支援寫就無疆大愛,歷經時間檢驗的友誼更顯彌足珍貴。“螢光支教”,猶如星星螢光映照隴原大地,播撒著愛的種子,讓夢想生生不息……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