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會師》劇照
影像再現三軍大會師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大會師》即將上映
□本報記者王莉
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會寧,取得了長征的勝利。80年后,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被拍攝成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大會師》,擬于10月在全國院線播映。
該片主創人員介紹,今天很多人雖然沒有經歷過長征,但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大會師》承載著的厚重歷史任務就是要把這種精神呼喚出來,傳承下去,用長征精神激勵我們去奮斗。
實力派陣容
電影《大會師》由甘肅省委宣傳部、八一電影制片廠、白銀市委市政府、慶陽市委市政府、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蘭州電影制片廠、甘肅三軍會師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甘肅會師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制作,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的壯闊場面,謳歌了紅軍將士的鐵血征程,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央領導集體和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共產黨人的鮮活形象,表現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該片由八一電影制片廠原副廠長、著名導演安瀾執導,編劇由原蘭州軍區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主任、國家一級編劇雷獻和擔任;資深演員王暉、侯祥玲、陶賢鋒、脫一然、侯勇擔綱主演,演員潘雨辰飾演宋美齡。
影片于今年5月6日在浙江橫店開機,6月中旬轉場我省白銀、慶陽、隴南、定西、甘南及寧夏固原等地取景拍攝,7月6日,在會寧會師樓前殺青。
二十年磨礪
該片策劃、出品人李義是地地道道的會寧人,生在會寧,長在會寧,工作在會寧。早在1996年,紀念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暨長征勝利60周年活動結束后,他就構想要制作有關會寧會師的紅色史詩影視劇,回顧中國革命進程中那段可歌可泣的光輝歲月,深刻感受偉大的長征精神,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因此,電影《大會師》的創作動議一經提出,他就與主創團隊樹立精品意識,每一環節都精益求精。
劇本是一劇之本,為了將劇本打磨好,2003年,邀請編劇李茂林啟動劇本創作,十多年里進行了反復修改,但因資金問題項目擱淺。2014年,編劇雷獻和創作了電影《大會師》。完成后,劇組先后報送省委黨史研究室、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等部門審查,并在北京舉行兩次專家研討會,聽取多方意見。其間,為了提高創作質量,劇組多次組織編劇深入會寧等地采訪親歷者,通過他們的講述還原歷史,使影視劇的表達更具視覺化和觸摸感。
拍攝過程中的艱辛毋庸置疑。李義介紹,經常起早貪黑,有時一個鏡頭要拍10多遍才能過;高溫天氣下,演員穿著厚厚的軍裝,有些戲份中還要穿棉衣,幾場戲拍下來常常汗流浹背……但從導演、演員到攝影、燈光、化妝等都毫無怨言,每個環節都傾情投入。
毛澤東的扮演者王暉認為,在劇中自己就是革命事件的主人公,有義務把革命先輩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展現出來。他覺得出演該片就像重新走了一回長征路,希望該片能夠再現革命道路上那些不為人知的艱辛歷程以及長征路上艱苦卓絕的斗爭過程。周恩來的扮演者侯祥玲則從人物的命運和內心出發,力爭在表演上有突破。侯勇十年前曾在影片《八月一日》中飾演賀龍元帥,他明白自己外形上與角色有差距,只能努力做功課,甚至認真研讀了《賀龍傳》,力求演得神似,他認為演偉人的過程也是一個受教育的過程。演員蓋美曾在《任弼時》《英雄無名》《保衛延安》等近20部影視作品中飾演過蔣介石,他希望在對蔣介石人物性格的刻畫上,能比以前的作品有所改進。
導演安瀾說,在承載了厚重的歷史任務的前提下,如何加強觀賞性是該片面臨的最大課題。為了做到這一點,他邀請了郝帥、于洪林、黃堯、鄧皓等一批“90后”演員加盟,與大家商量著共同來完成這個任務。
讓長征精神永放光芒
該片出品人之一、甘肅會師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洲對甘肅本土文化充滿深厚的感情,曾成功推出反映我省精準扶貧的影片《臘月的春》《丫丫的夏》《浪漫的秋》和電影故事片《咱們分手吧》《守信少年》等作品。他認為,反映長征的電影雖然不少,但還沒有一部全面反映三軍會師的影片,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師》的拍攝就是為了給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獻禮,讓長征精神永放光芒,同時進一步宣傳甘肅,為繁榮我省文藝事業做出貢獻。
李曉洲希望通過這部特殊的影片,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讓人們重溫過去的崢嶸歲月,用長征精神砥礪前行,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來源:每日甘肅網)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