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初心勇擔當 服務社區保健康--記蘭州市城關區雁南街道沙洼河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張明
中國甘肅在線蘭州訊(趙小春 梅建祿報道)蘭州市城關區雁南街道沙洼河社區衛生服務站聯合支部委員會黨支部書記張明,1994年6月入黨,現為沙洼河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2018年6月被中共蘭州市城關區社會組織委員會評為“優秀黨支部書記”。他作為一名黨員和社區醫務工作者,從事醫療服務工作20多年來,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憂患者之所憂,牢記初心使命,熱心服務群眾,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多次得到各級部門的表彰獎勵,受到社區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擼起袖子加油干 不忘初心譜新篇
一份汗水,一份收獲。只有心里想著群眾,做群眾生活的貼心人,為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就會成為群眾健康的保護神。功夫不負有心人,張明為了更好的為群眾的健康服務,掌握扎扎實實的醫療技術水平,攻讀了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取得了主任醫師職稱。他個人先后獲得蘭州市科學進步獎二等獎;2015年3月被聘為蘭州市醫學會全科醫師專業委員會委員;2016年獲得蘭州市城關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先進工作者;2018年6月被中共蘭州市城關區社會組織委員會評為“優秀黨支部書記”;2018年獲得首屆“中國醫師節”城關區首屆優秀基層醫生;2019年4月被授予第四批“城關區名中醫”稱號;2019年4月入選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基層衛生工作市級專家庫;2019年11月入選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甘肅省專家庫:2019年4月當選為甘肅省醫師協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2021年4月被蘭州市城關區雁南街道沙洼河社區推薦為“蘭州好人”候選人。 2021年4月入選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常務理事。
他負責管理的沙洼河社區衛生服務站2012年6月被城關區衛生局授予“2011度免疫規劃工作先進單位”;2015年被城關區衛計局授予城關區“精品中醫館”社區服務機構;2012年3月被城關區人民政府授予“城關區中醫藥特色社區服務示范機構”;2013年11月被蘭州市衛生局授予“蘭州市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站”;2013年被甘肅省衛生廳授予“甘肅省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單位”;2020年被城關區衛生健康局授予“甘肅省預防接種單位--AAA級預防接種單位”。
扶危濟困獻愛心 敬老愛民傳美名
蘭州市城關區沙洼河社區有老年人993人,低保戶85人,高血壓患者993人,2型糖尿病患者176人,精神障礙患者6人,殘疾人13人。張明把社區高齡老年人、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失能人員、重度殘疾、智障、精神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作為服務重點,堅持上門服務、主動服務、免費服務。視他們如親人,把他們當長輩,熱情周到,體貼入微,認真細致。田大爺長期臥床,子女不在身邊,一日三餐要靠鼻飼管,張明堅持長期上門為老人進行健康檢查及鼻飼管的更換,為老人送去猶如子女般的關懷。張明嚴格落實政策要求,堅持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免費體檢進行一次體格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空腹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心電圖、腹部B超。為了給老年人提供更好更加優質更加便捷的服務,針對社區老年群體高齡化、空巢化、失能化的狀況,張明深深認識到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的照料服務,發揮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優勢,不僅關系到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關系到他們子女的工作和生活,更是涉及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大事。在張明的積極協調努力下,經蘭州市城關區民政局批準成立了蘭州市城關區雁南街道沙洼河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應、保健康復、休閑娛樂、精神慰藉等服務,解決老年人和子女的后顧之憂。衛生服務站先后多次為轄區特困戶、低保戶、老年人,贈送愛心棉衣10套,棉被10床,大米20袋,食用油20桶,雞蛋300余斤。為了做好轄區的防疫工作,先后為轄區居民發放防疫湯劑200余袋。
家庭醫生好作風 上門服務解民憂
蘭州市城關區沙洼河社區共有住戶3500多戶,人口10372人。張明作為一名社區責任醫師,堅持入戶隨訪社區居民,不管是夏日酷暑,還是冬日嚴寒,甚至風霜雨雪天氣,都要克服種種困難為管轄片區的居民及時提供基本醫療、14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服務,維護殘疾人健康,促進社區居民健康水平。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把服務延伸到社區家庭。把“讓家庭擁有醫生,讓醫生走入家庭”真正落實到行動上。
他把健康教育服務,普及健康科學知識,作為一項重要的事情來做。每年對慢性病患者和轄區居民進行健康知識普及教育,開展義診宣傳活動,多年來累計開展健康教育和義診活動30多次,受益群眾2000多人次。讓老百姓轉變了生活觀念,提高了健康理念,改變了生活方式。對轄區內個別行動不便、殘疾人等特殊人群堅持上門服務,隨叫隨到。對管轄區以外的特殊需要的人員,他不計個人得失,盡可能方便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健康服務。
蘆大爺患高血壓40年,高心病30年,腦梗塞10年。2020年11月臥床不起,在臀部出現褥瘡,張明堅持上門為老人的健康服務,彰顯了一位醫務工作者的醫者仁心。
疫情防控沖在前 夫妻同心上一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正在外地陪岳母過春節的張明,得知疫情蔓延的消息后,立即決定返回蘭州,沖向防疫第一線。由于岳父去世不久,岳母年老體弱多病,心情不好,當時多么需要女兒照顧陪伴。加之,夫妻同在沙洼河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妻子是護師,由于臨床診療和公共衛生工作的特殊性,一年四季沒有節假日、雙休日,難得有時間回家陪陪老人。在這種情況下,夫妻雙雙把個人困難置之度外,心里想的是沙洼河社區防疫工作,心里惦記的是沙洼河社區群眾安全。張明和妻子給老人說明了情況,把岳母托付給鄰居照顧,倆人風塵仆仆義無反顧的回到了工作崗位。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主動向組織提交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請戰書,立即組織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奔赴轄區小區、院落,張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張貼宣傳海報、分發宣傳彩頁、懸掛宣傳橫幅,利用微信、微博、電子顯示屏、QQ等信息化平臺對新型冠狀病毒預防進行科普宣傳,教育社區居民加強防范,并通過制作微視頻擴大防疫知識宣講。加強轄區居民的防控意識,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提醒廣大群眾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減少或避免到人群密集場所,疫情期間呼吁大家自行在家隔離。
張明在疫情防控期間,帶頭堅持值班,在社區設置的防疫卡口,向居民宣傳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知識,并對因疫情導致出現心理恐慌和焦慮等問題的居民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每天對進出小區的車輛人員進行登記和體溫檢測等。對居民小區樓道、公共場所、垃圾桶等重點區域天天堅持噴灑消毒。 他以一名共產黨員和社區衛生工作者的責任,帶領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義無反顧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沖鋒在前,不畏艱險,像一面旗幟,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疫情防控期間,張明除了給轄區社區居民服務以外,為有服務需求的群眾,同樣提供熱情周到細致的服務。疫情防控嚴峻期,慢性病患者雷大姐,出門不便,張明醫生為其購買常用藥品,送藥到家。為了盡快戰勝疫情,在疫情防控物資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他主動為街道社區捐贈口罩140個、酒精6瓶、消毒液60瓶、洗手液50瓶、中藥方劑80袋。在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中,積極向居民宣傳疫苗接種知識,嚴格落實疫苗接種制度和要求,先后配合政府部門為10000多人注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
發揮中醫特色文化 減輕居民就醫負擔
張明畢業于甘肅中醫藥大學,中西結合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針對社區服務對象的健康狀況和慢性病多發等情況,他結合群眾健康保健需要,積極探索中醫理論知識,總結防病治病經驗,發揮全科醫生優勢,主要從社區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雜癥研究及臨床工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對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婦科、男科、兒科、慢性病等方面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降低了群眾就醫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他堅持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堅持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結合扎實的中醫理論功底,發揮全科醫生優勢,憑借多年對社區衛生的熱情關注和經驗總結,先后發表學術論文5篇,國家級3篇,省級2篇,參加完成課題2項,慈菇消脂丸治療脂肪肝新藥開發研究獲得蘭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人民對身體健康問題必將越來越重視,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張明始終認為:作為一名黨員和社區基層衛生工作者,一定要牢固確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利益觀,以人民需要為第一需要,時時、處處、事事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為人民群眾做好事、解難事,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幫人民之所幫。
張明表示:作為一名黨員和社區基層衛生工作者,今后必須做到在人民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人民群眾的面前;在人民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
(作者:梅建祿)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