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健康頻道 > 尋醫問藥

1歲寶寶耳鼻“流水不停”原是內耳畸形所致

時間:2015-08-06 17:48:07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該病極易漏診誤診,建議在孩子出生時做聽力篩查,盡量做到早發現

    廣州日報訊 (記者任珊珊、何雪華 通訊員簡文楊、戴希安)一歲多的寶寶俊俊自出生起就頻頻耳鼻滴水,被誤以為是感冒、急性中耳炎,甚至一度住進兒科ICU。最近,俊俊終于在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眼耳鼻咽喉睡眠科找到“病根”:Mondini內耳發育不全。

    低頭自流“鼻水”

    竟致顱腦感染

據俊俊爸媽介紹,寶寶出生時左耳聽力篩查即未通過,當時他們以為是“羊水堵塞”,過陣子就能好轉。今年2月,俊俊快1歲時,爸媽突然發現他睡覺時左邊上衣濕了一大片,再仔細一看,左耳有清亮的水樣物不斷地滴下來。寶寶低頭哭鬧時,左鼻也流出“清鼻涕”。

    家長帶著孩子輾轉在長沙市幾家大醫院求診,起初以“感冒、急性中耳炎”進行輸液治療流“水”癥狀略有緩解。然而好景不長,隨后孩子又出現高熱、咳嗽、意識淡漠等癥狀。病情危重時,急診醫生懷疑孩子“重癥肺炎、顱內感染”,將其收入兒科ICU住院治療,并下了病危通知書。

    經過相關檢查和會診,最終,俊俊被確診為先天性內耳畸形伴腦脊液耳鼻漏,并發了顱內感染、肺部感染。在重癥監護室治療20余天后,他的危象雖然消失,但左耳鼻漏液并未完全控制。

    自體筋膜封住

    針眼大小漏洞

    當時醫生考慮俊俊年齡太小、開顱手術風險大,建議先出院觀察一段時間再復診。俊俊爸媽在網上搜索到本報在去年11月報道的中山六院張湘民教授微創手術治療該病的成功案例,便千里迢迢來到廣州。

    7月18日小俊俊被送入手術室,在全身麻醉后,張湘民經患兒左外耳道內做一小切口,掀翻開鼓膜,伸入直徑只有2.7毫米的進口耳內鏡仔細探查左鼓室,順利找到了瘺口,只見前庭窗位置有一個針眼大小缺口,不斷有清亮腦脊液涌出。他取了1小塊患兒自體顳肌筋膜緊緊填塞漏口,妥善固定,很快便結束手術。最后在麻醉醫師們的合作下順利拔除氣管插管,孩子在清醒狀態下離開手術室。

    目前已經是術后第十天,俊俊左耳敷料貼干潔,再也沒有出現耳鼻滲液現象,亦未發熱、咳嗽,飲食正常,精神狀態很好。張湘民表示,由于患兒術前反復肺炎,術后抗炎治療觀察幾天便可以出院了。

    提醒:

    內耳畸形易漏診

    張湘民指出,Mondini內耳發育不全,是最常見的一種內耳畸形,是耳胚胎發育障礙所致。此病可為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疾病,也可為非遺傳性疾病。臨床表現主要為單耳或雙耳不明原因感音性聾。

    由于顱內壓力的作用可使腦脊液直接與內耳相通,內耳長期的壓力增高以及腦脊液的搏動,可使鐙骨底板骨質逐漸被吸收而變得菲薄,易在內耳壓力的作用下穿破,腦脊液通過鼓室、咽鼓管流出,形成腦脊液漏,所以大多數伴自發性腦脊液耳漏和(或)鼻漏。當腦脊液流經中內耳漏口則易致逆行性顱內感染,出現發熱。如果腦脊液經漏口順咽鼓管流至前鼻孔,則如流“清涕”一樣。當腦脊液流經咽腔則刺激咽壁引起反復咳嗽,故幼兒易被誤認為是體質弱所致之反復呼吸道感染。

    張湘民強調,這部分患兒常常由于反復發作化膿性腦膜炎、肺炎而就診于小兒科,因為此病例并不常見,容易被忽視,尤其是單側畸形,由于對側聽力正常,不容易注意到耳部問題而漏診,所以小兒科醫生也易漏診此內耳疾病。

    張湘民建議,在孩子出生時做聽力篩查,盡量做到早期發現,及時請耳鼻喉專科會診。如檢查發現孩子有內耳畸形,注意不要激烈運動,避免外傷,等孩子長大后視自身情況選擇人工耳蝸。如果出現腦脊液漏的小孩家長也要學會鑒別漏出液的性質,腦脊液耳鼻漏患者流出來的鼻液與普通鼻涕不一樣,它是水樣的,沒有黏性,量較多,當低頭或側臥時可持續流出。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