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頻道 > 民俗藝術 > 民俗風情

民營美術館再添新成員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館呈現“民間的力量”

時間:2015-06-26 14:01:00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點擊:

\
展覽海報

      2015年6月25日下午4:00,由中國民生銀行全額捐資建設的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在歷經三年緊張籌備和建設之后終于落成,正式開館,同時,開幕首展“民間的力量”也正式開幕。開館儀式最后,還舉行了“民間的力量展作品征集大賽”頒獎典禮,揭曉了“民間的力量”評委會大獎及31名金銀銅獎的最終獲獎名單。

美術館系統中的新成員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位于798 藝術區隔街相對的北京恒通國際創新園內,其場館前身是改革開放之初受鄧小平先生之邀來京設廠的中國內地首家外資企業北京松下彩管廠,美術館利用松下廠房改建而成,由國際知名建筑設計師朱锫設計,經過近三年的改造終于落成。整個美術館建筑面積約3.5萬平方米,展館面積約8200平方米,展館主體結構由多個不規則幾何盒子構成,內部由多個不同大小展廳構成,既呈現出立體抽象的現代藝術形態,又彰顯了視覺張力和靈動的自由精神。其體量宏大、設計前衛的銀白色建筑的投入使用,也是中國民生銀行踐行文化藝術特色公益事業結出的最新碩果,是繼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21世紀民生美術館之后民生藝術機構“MSMS”的最新成員。

\
開幕式現場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周旭君在開幕致辭時表示,作為美術館新成員我們深知我們無論在歷史沉淀還是日常運營等諸方面,與一流的標準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作為中國民營美術館的最新成員,我們能感受到民營美術館在現實環境里仍然面臨著生存的壓力。我們也明確認識到,美術館的含義和功能在當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從單一的展覽和收藏空間向社會公共空間的轉變過程,不僅是國際趨勢和潮流,也是中國愈發開放的社會內在需求。而對于這樣一個美術館生態中新成員的誕生,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是需要多元的力量支撐的。對于中國的美術館系統來說,無論是公立美術館還是民營美術館,其實都是中國當代文化的重要參與者,不同背景和體制下的美術館也各具優勢及特色。不同美術館之間的合作不僅能夠實現資源互補和共贏,即使是競爭只要是良性的也會更加促進美術館事業的整體繁榮。
 
民間的力量就是人民的力量
 
       作為本次開館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開館展“民間的力量”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周旭君表示,之所以選擇“民間的力量”這個主題,是基于改革開放30年以來的時代背景,讓藝術全面的觀照社會,因為藝術作品是時代最好的注解。這個開館展與我們美術館開放包容的姿態與客觀學術的立場是不謀而合的!懊耖g的力量”開館展,無論對于機構本身還是社會公眾都是具有文化意義的好事。中國城市文化產業發展聯盟副主席兼秘書長陳喆表示:“民間的力量就是人民的力量!文化不應該是某個人的力量,而應該是聚合大家的力量。隨著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藝術也應該發出時代的聲音。一個藝術家作為獨立知識分子應該受到社會的尊重。同時,他還提議現場就坐的嘉賓起立默哀,隆重紀念吳冠中先生逝世五周年。

\
征集競賽單元

       展覽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征集競賽單元”、“特邀單元”、“田野考察創作計劃”。其中,征集競賽單元面向全社會不設門檻的公開征集,于2014年10月10日啟動,2015年1月10日結束,歷時約3個月,共收到8539件作品,經展覽組委會、專家評審團、網絡票選等層層選拔,最終有88件體現當今中國社會的思想與情感、關切與擔當的藝術佳作脫穎而出參加“民間的力量”展。

\
特邀單元

     “特邀單元”邀請中國當代藝術從開端到當下最具代表性、最活躍、最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參展,共呈現76位藝術家的94組作品。這一群體本身就是民間的力量的一種承載與體現,也是30年來中國當代藝術發展歷史的書寫者和見證者,他們用他們的行動人生和不斷創作生動地代表和詮釋了30年來民間的力量的落地和生發。

\
田野考察創作計劃展場

      展覽還設有“田野考察創作計劃”。該計劃由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自2014年11月組織發起,支持四組有著豐富田野調查與創作經驗的年輕藝術家和學者,深入民間,直抵現場,分別在青海、貴州、西藏和安徽四地以第一手資料書寫不同場域下的民間創造,記錄來自田野現場的社會現實,思索異質的生活世界。他們的工作成果也別具一格的形式呈現在了展覽中。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15年10月10日。
 
最終獲獎名單:
評委會大獎:牛文博《我房間的每一個m³》
 
金獎:蔡遠河《錯位與異化》 、莫毅《我的鄰居》。
 
銀獎:張琳 《寧靜的混響》、彭暉 《馬列主義猜想》、白清文《山》、李槍《你懂得》、文豪 《輕輕地合上眼睛,我感覺到了她的存在》、李舜《格物致知──關于杭州的記憶》。
 
銅獎:張彬《仲夏夜之夢》、黃坤熊《空城偽裝》、王亨《1953-?》、蔣華君《我在這里,除此一無所知》、鄧涵《三個柜子》。易連《驚蟄》、吳穹《進化》、周敏《再磨一把劍》、王朝輝《光NO.1》、畢振宇《時之沙》、陳陳陳《愿你此在》、劉亞洲《samsara》、余剛《失樂園》、吳博《拾豆子的人》。伍偉 《生靈》、王浩臣 《“看得見的聲音”計劃》、司建偉 《淘·離》、伍權《城市的邊緣》、張沐辰《心率》、高松《一條街》、黃明《懷安村計劃(06年--?)》、蔡雅玲《2012年8月21日》、銀坎!端噱F認領行動》。

編輯:李保興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