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硯之鄉卓尼歷史悠久,地域遼闊,燦爛的古文化源遠流長,境內產出的洮硯與廣東端硯、安徽歙硯齊名,并稱為中國三大名硯。
洮硯雕刻從唐宋時期開始,到現在有1300多年的悠久歷史,早在宋代初期就很有名氣。洮硯的雕刻技法有鏤空、圓雕、平雕、浮雕、透雕等多種風格,十分精制。圖案內容非常豐富,花草、人物、山水,鳥獸、亭臺等。成形的洮硯工藝精巧美觀,圖案寓意深遠。本網記者 金瓊 攝
洮硯的礦產面積在卓尼境內約有40平方公里,洮硯石就產于卓尼縣洮硯鄉境內的洮河沿岸,其中,洮硯鄉喇嘛崖石料礦帶上、當地人稱宋代老坑中所產石料“窩子石”是最有名的上等石料。傳說,雕刻洮硯的祖師是一名出家修行的喇嘛,很早以前在這個石崖上挖過石頭刻過硯,當地人為了紀念這位洮硯雕刻的祖師,就把這個石崖叫喇嘛崖。圖為洮硯鄉喇嘛崖。本網記者 金瓊 攝
喇嘛崖山崖險峻、道路崎嶇、三面環水、水勢激險,取之十分不易。圖為喇嘛崖上崎嶇的山路。本網記者 金瓊 攝
圖為洮硯鄉喇嘛崖上當地人稱宋代老坑的1號洞口,已有上千年歷史。據當地人說,因為危險,近年來已經很少有人進洞采石料了。本網記者 金瓊 攝
在我們趕往洮硯鄉喇嘛崖的途中偶遇洮硯采石人,他們用人力將幾十斤的石料從山上背下來,每日采石一趟,以此為生。本網記者 金瓊 攝
剛從山上下來,他們氣喘吁吁,豆大的汗珠從黝黑的臉頰滑落。本網記者 金瓊 攝
要將山上的石料運下來,也只能依靠最原始的人力。他們告訴記者,采石每日的收益要按照石料的質量來定,質量上乘的石料一斤能賣四五十元。本網記者 金瓊 攝
洮硯鄉以產洮硯為名,全鄉人幾乎均從事以洮硯為生存的活計。洮硯鄉的張克紅師傅從事洮硯雕刻已有二十多年,以此為生。圖為張克紅展示自己的洮硯作品。本網記者 金瓊 攝
盧蘇努是一名年輕的雕刻師,卓尼洮硯人,在卓尼縣城從事雕刻師的工作,年紀輕輕的他從事這份工作也已有十余載。本網記者 金瓊 攝
盧蘇努說,他手中的這塊洮硯雕刻需要十天左右時間才能完成。本網記者 金瓊 攝
洮硯石結構細密兼含有多種金屬離子,不僅發墨快,而且墨汁油潤有光澤,所制硯石滑不拒墨,澀不滯筆,硬度適中,恰到好處。圖為洮硯作品。本網記者 金瓊 攝
圖為洮硯作品。本網記者 金瓊 攝
圖為洮硯作品。本網記者 金瓊 攝
圖為洮硯作品。本網記者 金瓊 攝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