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旅游頻道 > 美景尋蹤 > 國內景點

問渠那得清如許|年寶玉則重現往日壯美

時間:2019-11-18 14:17:56來源:甘肅發布編輯:趙小春點擊:

【守護母親河 建設幸福河——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全媒體八省區采訪報道④】

問渠那得清如許

“天下黃河富寧夏。”說的是黃河賦予寧夏大地引黃灌溉之利,形成了對寧夏平原農業灌溉的獨特優勢,水潤大地、地肥人富,這是千百年來母親河賦予寧夏大地的榮耀。而如今,大河依舊靜靜流淌,見證著今日寧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故事。

初冬時節,我們從蘭州出發一路向東,追尋母親河的足跡。出甘肅境,經中衛、過吳忠,我們來到了采訪的第一站——銀川。這座建城2000多年的城市,雖然地處西北,卻因其獨特的自然條件,贏得了“塞上湖城”的美譽。

金色的陽光照耀著銀川,隨處可見的湖水泛著碧波,波光反射在高樓大廈上,五彩斑斕。

在當地水務局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我們來到了銀新干溝旁。銀新干溝,是銀川市的入黃排水溝之一。雖值冬季,溝里的水草、坡上的草灌地、人行道旁的柳樹卻還頑強地泛著綠色,溝道旁的健身步道上,市民三三兩兩地散著步。

“以前這邊就是臭水溝,大家都躲得遠遠的。這兩年政府進行了改造,水變清了、空氣變好了,還修建了人行步道!闭谶M行晨練的市民楊玉紅說,“有樹、有水,環境好,我每天早上都來這邊鍛煉身體。”

一條臭水溝的“美容記”,正是銀川市近年來加大黃河水環境治理力度,打造“綠色、高端、和諧、宜居”城市的最有力見證。

“寧夏共有13條重點入黃排水溝,其中銀川就有9條。對于入黃排水溝的治理,是我們確保入黃水質的必備措施之一!便y川市水務局河道管理所副所長張延祝介紹說,作為推進黃河銀川段保護治理工作的主要舉措之一,入黃排水溝的治理,顯得尤為重要。

“要治理入黃排水溝,就要從源頭抓起!睆堁幼Uf,“針對城區4.5公里的銀新干溝,我們清理了深度達1.5米的淤泥,種植了水生植物,從源頭進行改造!

此外,去年的提升改造工作中,銀川市還針對排水進入銀新干溝的第一污水處理廠進行了一級A排標準升級,并且避開城區,進行了水污分離的管道改造。

“這是為了防止大暴雨、內澇等突發性情況,避免對城區造成污染!睆堁幼Uf。

9條溝情況不同,治理方式也各異。相對于銀新干溝的治理,位于銀川市第五污水處理廠對面的第二排水溝的治理,則更有“科技感”。前幾年,因為第二排水溝在治理前違規的排污口多、污水處理廠不達標、周圍環境也比較差,治理難度很大。

站在岸邊向第二排水溝里望去,清澈的水面上漂浮著的黃色草類植物,十分引人注目。“這是蒲草,一種水生植物,對于凈化水質起到很好的作用!睆堁幼=榻B說,蒲草漂浮在水面,根系則透過泡沫板的小孔浸在水中,是一種比較先進的、利用水生植物凈化水質的方式。

改建渠道、凈化水質、美化沿岸環境……讓銀川市縱橫交錯的排水溝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對于銀川人來說,這還遠遠不夠!

位于濱河大橋黃河濕地公園的入水口處,一股股清流踏著歡快的步伐,不斷涌進濕地公園的懷抱,如果不做特別說明,很難看得出這些水是排水溝里流出來的。

“這是來自永二干溝,也是一個入黃排水溝的水,這些水先要穿過濕地,再進入黃河!睆堁幼=榻B說,為了進一步提升入黃水質,銀川市還給入黃排水溝出來的水上了個“雙保險”。 

排水溝的水經過濕地再次得到生物凈化,不僅提升入黃水質,還能更合理高效地利用水資源,提升城市環境和形象。

“以前,這里的水比較臟,有旋渦的地方都能看到泡沫。這兩年水清了,環境好起來了,吸引了很多喜鵲、烏鴉,去年我還見到灰天鵝和白鸛……我們天天在這里澆水、除草的時候,心情都好!痹趫@內工作的王偉立有感而發。

據了解,這正是2018年開始,銀川市為加快推進入黃排污綜合整治、切實改善水環境質量,實施的濱河水系截污凈化濕地擴展連通工程的一部分。

該項目利用銀川市濱河大道沿線散落的灘涂、坑塘、溝道等濕地進行整治修復和水系連通,封堵入黃排水口,將不具備濕地凈化條件的6條城區排水溝和5條農田退水溝的水匯入濱河水系,由北大溝排入黃河,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

穩定的保護,為合理的利用創造了堅實的基礎。正值冬灌時節,也到了銀川今年最后一次生態補水時,補水閘口將拉開,來自黃河的水將不斷匯入銀川市典農河,補足城區的生態用水。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睂τ谌朦S排水溝的治理,也推動當地在黃河保護治理中,向著新方向不斷前進的方向。實施河湖水系連通,著力建設綠色生態“水網”,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

“目前,入黃排水溝的一部分已經納入我們城區的典農河水系,二排溝就有一段已經納入。典農河的水,通過高速流動流入二排溝,可以起到沖壓除臭、提升水質的作用。”張延祝說。目前,銀川市9條黑臭水體全部完成年度治理任務,達到不黑不臭治理目標,第二排水溝、銀新干溝在入黃處均達到地表四類入黃標準。(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白德斌 洪文泉 楊唯偉)

【守護母親河 建設幸福河】

年寶玉則重現往日壯美

從黃河源頭出發,采訪團沿著黃河一路南下,11月15日晚來到了青、甘、川三省交界的青海省久治縣。

久治縣位于青藏高原東部,東南與四川省阿壩縣毗鄰,西北瀕臨黃河與甘德縣隔河相望,東北與甘肅省瑪曲縣接壤。境內河流、湖泊眾多,分屬長江、黃河兩大水系。

提到久治縣,人們最先想到的是被譽為“天神后花園”的年寶玉則國家地質公園,有高俊的雪山、靜美的湖泊,灌木、沼澤密布,充沛的降雨量使這里成為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

一段時間,久治縣對年保玉則進行旅游開發,引得游客紛至沓來。游人激增,草場被踐踏,加之當地牧民過度放牧,違規建設攤點建筑物,過多的人類活動讓年保玉則一度草場沙化嚴重,生態失衡。

年寶玉則生態保護亮起紅燈,曾經試圖以年保玉則旅游開發為經濟抓手的久治縣,開始盡最大努力恢復生態,從2018年4月10起,年保玉則禁游。

青海最大的價值、最大的潛力、最大的責任都鎖定在生態保護。2018年以來,久治縣從解決生態管理、生態修復、生態補償、生態利用等關鍵問題入手,依托三江源二期、退牧還草、草原獎勵補助機制等國家項目建設,采取有效措施和方略,筑牢生態紅線。

拆除旅游設施、停止開發項目、禁止盜伐盜采……一個曾經負責年寶玉則旅游開發的旅游公司,轉型做起了生態保護。公司30多人的職責轉變后,工資不變,但做的是保護自己家園的好事。

“僅2018年,我縣就順利實施完成了投資2103萬元的三江源二期久治縣草原有害生物防控鼠害100萬畝、毒雜草20萬畝、黑土灘綜合治理10萬畝、濕地保護8.6萬畝、林業有害生物防控2萬畝!本弥慰h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久治縣正在努力使包括年寶玉則生態修復在內的生態文明建設在農牧民增收、森林、草原水源涵養、生態系統功能改善等方面發揮多重效益。

灌木林地、濕地面積逐步增加,森林、濕地生態系統逐步完善,水土流失減少,涵養水分能力提高……通過各生態保護項目的大力實施和推進,久治縣生態功能逐步發揮,縣域內草地資源日漸退化的趨勢得到有效控制,相關數據顯示,部分區域內草場植被蓋度由20%-30%提升至50%-70%,原先的“黑土灘”型草地也轉變為具有一定植被蓋度和利用價值的草場。

據介紹,今天的年寶玉則,被破壞的草灘開始又吐露新芽,巖羊、狐貍、雪豹等珍稀動物又多了起來,夏天湖里的湟魚黑壓壓一片……年寶玉則重回人間秘境,重現往日壯美。(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杜雪琴 顧麗娟)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