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蘭州市幾家公立圖書館變得“炙手可熱”,一方面反映出市民閱讀態度的轉變,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不斷完善的城市公共資源給市民帶來的便利。專家表示,圖書館該如何奏唱“冰”與“火”之歌,值得深思。
圖書館一座難求
八月的蘭州,烈日炎炎。往日冷清的圖書館如今卻是一座難求。8月9日,記者在甘肅省圖書館看到,一樓東側的自習室里,座無虛席。
“這些自修室共設有600多個自修位,每天早上8點對外開放,還沒開門,就已經有不少人在排隊等著了!甘肅省圖書館典閱部負責人徐雙定告訴記者,圖書館也有明顯的淡季和旺季。自7月以來,圖書館每天的進館人數由平日3000人左右激增至6000人左右,在自習、借閱的人群中,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和青少年。
“這里環境舒適,還提供熱水,最主要是學習氛圍好,我現在每天都會帶著復習材料來看書!碧m州財經大學會計專業畢業的杜玲玲告訴記者,她正在準備公務員考試,準備報考會計崗位。
“起初我不愿意來圖書館,但是跟姐姐來過一次后,覺得這里學習氛圍不錯,還能夠讀到很多文學書籍,挺有意思的!本妥x于南山路小學三年級的賈鈺鑫告訴記者,她最近一有時間就會跟著姐姐到圖書館來寫作業。
“利用放假時間來充電的人比較多,特別是現在就業壓力大,很多已經畢業的年輕人會利用休息時間復習考取各種資格證,希望能夠擁有更好地發展!碧m州市圖書館一名管理員介紹說。
記者走訪發現,圖書館舒適的環境,導致其職能已演變成為給學生提供學習、小組討論和交流的場所。雖然圖書館的進館人數很多,但是大多數卻不是為了借閱館內的圖書,而是到自習室做功課或者備考各類考試。
借閱功能弱化
“在自習室學習的同學大多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帶來的專業書上,對圖書館豐富瑰麗的知識寶庫卻視而不見。這種短視行為既是社會壓力的產物,也是盲目追求速度經濟的產物!碧m州市圖書館一名工作人員介紹說。
記者調查發現,相比自習室一座難求的“火爆”,圖書館的借閱量始終在中低位徘徊。
甘肅省圖書館典閱部負責人徐雙定告訴記者,目前已有10萬人在甘肅省圖書館辦理了借閱證,月平均借閱量約6萬冊,月平均到館訪客量約12萬人次,借閱比約為62%。蘭州市圖書館的借閱量則更少,即使在訪客激增的假期,來館借閱圖書的人也不足11%。
徐雙定表示,圖書館作為一個專門收集、整理、保存、傳播文獻并提供利用的科學、文化、教育和科研機構,本身具有保存文化遺產、開展社會教育、傳遞科學情報、開發智力資源和提供文化娛樂的作用。但從公眾使用情況看,圖書館的作用發揮并不完全,甚至出現功能萎縮退化的情況,令人警醒。
記者調查了解到,雖然有一部分人保留著到圖書館借閱圖書的習慣,但是讀者群的固定化和逐步流失已是不爭的事實。
“輕點鼠標,就能快速瀏覽當天報紙、閱讀流行小說、查閱各種資料,利用移動設備就能打破空間限制,實現全時無縫閱讀!笔D書館一名網絡技術工作人員表示,網絡閱讀對圖書館借閱的沖擊很大。
“只需下載閱讀APP,便可以隨時找到自己想看的東西,并且大多是免費的。查找資料也很方便,不用在眾多書目中苦苦翻閱。”蘭州大學學生秦曉宇告訴記者,手機已是他們閱讀的主要工具。
有專家指出,網絡閱讀能夠滿足現代社會人們碎片化時間的淺閱讀需求,其方便、靈活的特點讓隨時隨地學習成為可能。雖難以形成深刻的思考,但迎合速度經濟快速高效的訴求,更容易被現代人所接受。
如何破解借閱量遇冷困境
借閱功能被弱化的圖書館,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為自己正名?
“即使在網絡時代,圖書館內館藏資源的公信力優勢仍無法被替代。”徐雙定指出,圖書館內館藏資源歷經時間的檢驗,被公眾所信服,是國際公認的優質資源。
圖書館“讀者流失”,主要是指傳統紙質媒體的讀者群的流失。網絡沖擊、經費短缺、新增圖書量、報紙期刊訂閱、讀者服務及現代技術運用等多方面達不到讀者需求,都是圖書館發展的瓶頸。
記者了解到,為了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應對互聯網時代的挑戰,讓讀者重新回到圖書館,甘肅省圖書館也在努力尋求突破之路。
徐雙定介紹,省圖書館通過引入電子借閱機配合閱讀APP,實現24小時借閱、歸還和移動閱讀;通過開通網上閱讀平臺,方便青少年和老年讀者全時無縫閱讀;建立開放式數據庫,方便市民查找、援引和研讀文獻資料。同時,將圖書館傳統的“內容導向”角色轉變為“客戶導向”角色,通過搜集、分析、勘誤和重組,幫助市民在信息海洋里及時準確找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而不迷失方向。
徐雙定表示,數字圖書館的書籍借閱量,近幾年可以說是穩步上升。
從事文化傳媒的王辛認為,傳統圖書館只有開拓多元化服務渠道、創新復合圖書館模式、發展信息共享空間,通過優化內容品質,讓線上閱讀與傳統閱讀相得益彰,共同促進市民的閱讀自覺、審美品位,才能破解借閱量“遇冷”的困境。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