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焦點人物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中心軍事部記者蘇洲:用鏡頭與他們一起戰斗

時間:2020-02-27 13:15:03來源:CCTV中國電視報編輯:趙小春點擊:

除夕之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中心軍事部的記者蘇洲正在山東濰坊到北京的高鐵列車上拍攝新春走基層節目,對于已經3年沒有回家的他來說,這個春節注定和以前一樣,將在工作崗位上度過。然而與以往不同的是,手機里還在不停更新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消息。看著手邊印著CCTV臺標的攝像機和話筒,蘇洲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與使命,他拿起手機,給新聞中心軍事部的張偉主任發了一條微信:武漢疫情嚴重,申請奔赴前線! 

請戰!27歲軍事記者心向武漢

疾馳的列車,除夕的夜晚,蘇洲逐字逐句敲下的“請戰”微信這樣寫道:目前疫情越來越嚴重,如果未來有軍方介入,作為一名軍事記者,我認為應該有責任也有義務用鏡頭與他們一起戰斗。在此,我鄭重申請,如果需要,我愿意深入一線,在疫情戰場上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今年我27歲,希望主任能夠放心派我出征,我的父母既是軍人,又是醫生,更是組織培養多年的合格黨員,他們一定會支持我的想法和決定,為了此次任務,我將時刻準備著!

作為一名軍事記者,蘇洲已經有4年的從業經歷。他說,自己雖然是一名電視新兵,但卻親身經歷了很多曾經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歷史時刻:國慶閱兵、中外聯演、火箭發射……“當這些舉世矚目的歷史瞬間用自己的鏡頭展現給全國人民的時候,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是我深深地知道,這不是一名軍事記者的全部,駐守邊關、練兵備戰是軍人的職責使命,汶川地震、抗擊非典、武漢疫情等重要時刻同樣不乏人民軍隊的身影,而我要做的,就是到第一線去,和他們并肩戰斗。”蘇洲這樣告訴本報記者。

出發!家人最后一個知道消息

1月29日,正月初五,蘇洲接到了出發的指令。看著手機上的消息,蘇洲一遍一遍地問自己:準備好了嗎?的確,5天的等待,攝像機、采訪話筒、編輯機、換洗衣物一切準備就緒,只要一聲令下隨時能夠出發去武漢。“我真的準備好了嗎?”當再次提問自己的內心時,蘇洲又不太確定,他想起了辦公室抽屜里藏著的那張回家探親申請單。“我已經3年沒回家了,一直在忙著參與國慶閱兵、軍運會、長征五號發射、新春走基層等重大節目任務。這張回家探親申請單,一直沒有來得及找領導審批簽字。”

這個時候的蘇洲,還沒準備好用什么方式告訴父母這趟即將到來的武漢出差行程。還有蘇洲從大學就在一起6年的女朋友杉杉,兩個人已經在2018年11月訂婚了,卻因為這兩年大型節目任務太多,婚期一拖再拖,原定今年2月2日的領證計劃看來也無法如期進行。“既然沒有準備好,還是不要告訴他們。”煎熬了幾個小時后,蘇洲撕掉了那張在手心里攥了很久的回家探親申請單,全副武裝地登上開往武漢的高鐵。列車開動半小時后,蘇洲給家人發了一條簡單的消息:“我下午去出差,武漢。”

蘇洲在武漢天河機場進行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抵達武漢的報道

感動!分不清護目鏡里是霧還是淚水

1月30日,在武漢市肺科醫院,蘇洲第一次穿上了防護服,進入到重癥病區,得知計劃采訪的中部戰區總醫院護士長劉孟麗已經在重癥監護室忙碌了3個多小時了,無暇放下病人出來接受采訪,唯一的辦法就是進入重癥監護室。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一次時長10分鐘的采訪,記者蘇洲穿防護服、進病區、出病區、脫防護服,再加上等待的時間,足足有將近3個小時。

進入病區,劉孟麗護士長正在對患者進行護理,蘇洲就在一旁等待,他的后背和面頰越來越濕,幾分鐘后汗水就浸透了全身,護目鏡也已經起霧。終于等到了寶貴的采訪機會,但只有10分鐘。蘇洲早已在心里把問題反復過了無數次,當他面對這位個子不高、話語凌厲的護士長時,對方的認真和堅持還是深深感染了他。“劉孟麗護士長是個很注重細節的人。”護士的口罩如果被汗水浸濕,必須更換,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小護士在病區里面待了6個多小時,劉孟麗狠狠批評了她,因為這樣對她來說有更大的風險。小護士說,“護士長,哪怕你再罵我,我也不能出來,我如果出來,里面就沒人了。”蘇洲說,“聽到這段故事,我也分不清護目鏡里是霧還是淚水,只覺得眼前這些醫務人員緊張忙碌的身影變得愈發的偉岸。”

危險!從火神山醫院三米多高的房頂掉下來

2月4日,武漢火神山醫院開始收治首批確診患者,為了清楚地拍到畫面,蘇洲爬上了病區對面的板房房頂。“經過我實地勘察,發現從這個位置構圖、捕捉細節都堪稱完美。那是一個工人存放物資的板房,距離病區大概有30多米,高度在3.5米左右。”蘇洲告訴本報記者,“我先是踩著板房旁的發電機,然后踏上窗戶欄桿,再登上房頂。”這一天,蘇洲歷時12個小時,在房頂上進行了4場直播連線、2條新聞動態和1條新聞聯播的報道。

最后一場晚上6點多的直播結束時,氣溫已經接近0攝氏度,蘇洲收到消息,要趕快從房頂下來,用電腦為當天晚上的《新聞聯播》節目傳送一些畫面。“我當時已經凍得渾身發抖,四肢麻木,板房房頂的水珠太滑,我心里又有點著急,一不小心就從板房上掉了下來。”那時候的火神山醫院還保留著一些施工痕跡,地面上還有很多鋼筋和管道。蘇洲這一摔,直接摔在一根鋼筋上,感覺到肚子和背部鉆心地疼。“我意識到,自己可能受傷了。”但是這里距離火神山醫院的病區只有不到30米的距離,蘇洲不敢也不能掀開衣服察看。輾轉到其他醫院就診之后,醫生撩開蘇洲的衣服,看到肚子和背部各有一道十多厘米長的口子。蘇洲說:“萬幸傷口并不深,醫生給我打了破傷風針。回到酒店我才發現,羽絨服和新買的運動褲早已被剮成布片沒法再穿了。”如今,蘇洲身上的傷口已經結痂,而他又爬上了火神山醫院另一座更高的板房進行拍攝。他開玩笑地說:“我要俯視那個曾經把我摔下來的地方!”

蘇洲(左)在火神山醫院進行視頻直播連線的準備工作

心疼!媽媽在電話那頭哭了

來到武漢采訪將近一個月了,蘇洲一直在持續高強度的工作,平均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父母親知道這些情況,一邊心疼又一邊為孩子鼓勁。蘇洲的父母都是軍隊醫務工作者,媽媽還特意從專業軍事醫護人員的角度錄制了許多小視頻,叮囑蘇洲洗手、做好防護等等,細到如何擰水龍頭、擠洗手液、戴口罩。“媽媽發來七步洗手法的小視頻,讓我認真背下來,還會隨時考試,比如突然抽查,問我,‘七步洗手法的第三步是什么?’”蘇洲說,“媽媽會特別認真地看我做的節目,看我出鏡時的樣子。有一次媽媽突然問我,怎么手指甲那么長?太長了不衛生,有安全隱患。”其實,蘇洲因為條件所限,沒帶指甲刀,所以沒來得及剪指甲,而媽媽就是會從這些小細節時時刻刻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

一天晚上,媽媽照例打來電話,蘇洲正忙著趕片子:“媽,有啥事嗎?沒事我掛了,我特別著急,要去干活了!”媽媽的聲音一下子提高了:“有啥事不能慢慢做嗎?沒事我就不能給你打個電話了嗎?”電話那頭,媽媽的聲音帶著哭腔。爸爸把電話奪過來:“你知道你媽多擔心你嗎?她一直在這兒哭!你不忙的時候來個電話,忙的時候也至少給你媽媽發個短信!”掛上電話,蘇洲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想到上次我去海拔5000多米的哨所采訪,媽媽每天都擔心得睡不好覺,每天眼睛都紅紅的。從那以后,我就堅持每天晚上9點多給家里打一個電話,哪怕晚上不睡覺熬夜趕片子,也要按時跟媽媽通話。”

信心!黎明一定很快就會到來

記者采訪蘇洲時,他剛完成對火神山醫院重癥二科副主任馬凌的跟拍采訪。“馬凌醫生是值凌晨2點到5點的班,我一直跟拍他的工作,用攝像機全程記錄下他對重癥病人進行急救的過程,感覺就像和他一起并肩戰斗的戰友。”凌晨5點,結束工作脫掉防護離開病區,東方已經泛出魚肚白。蘇洲和馬醫生走在回去的路上,馬醫生突然對蘇洲說:你看,現在已經6點了,天馬上就要亮了。再黑再黑的黑夜,總有天亮的時候!疫情再難再難,總有轉好的一天!

蘇洲在采訪中了解到,40多歲的馬凌醫生是來自甘肅蘭州的專攻心臟疾病的專家。馬凌醫生出發來武漢之前,十來歲的女兒在家里抱住爸爸的大腿,哭著說不讓爸爸走。馬凌醫生對女兒說:軍人有軍人的職責,醫生有醫生的職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爸爸是軍人也是醫生,爸爸的職責就是去武漢把病毒擋住,這樣你和其他人才不會生病。蘇洲說:“我是記者,我也有我的職責,就是通過鏡頭把一線軍人、醫務工作者的真實情況報道出去,讓全國人民知道,這里有這樣一群人,這樣一群可愛的戰士,他們一直在這里堅守。我看到的每一位醫務工作者都有著必勝的決心,我要把這種自信傳遞出去,告訴大家,勝利的黎明一定很快就會到來!”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