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普通群眾來說,最關心的是身邊的“蒼蠅”有沒有人打。
去年,白銀市積極推進農村基層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構建工作,著力解決農村基層干部違紀違法、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通過一年多的努力,白銀各縣區群眾普遍反映,現在“蒼蠅拍”拍得響、打得準,“環境衛生”好多了。
加強教育不想腐
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黨紀國法、廉政法規知識相對缺乏。針對這一現狀,白銀市把廉政教育放在源頭防控的重要位置來抓。
2014年9月,白銀市紀委、市監察局為基層干部量身編印《白銀市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廉潔從政教育讀本》,免費發放給全市78個鄉鎮(街道)、778個村(社區)的黨員干部學習。全書教育、制度、監督、法律、警示等5個部分簡潔明了,把科學性、政策性、實效性有機統一起來,讓基層黨員干部學得清楚,用得明白。
在推進自我教育的同時,白銀市以鄉鎮(街道)、村(居)領導班子成員和基層站(所)負責人為重點,深入開展理想信念、宗旨意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教育,加強黨紀國法、廉政法規和從政道德教育,適時開展正面典型示范和反面案例警示教育。白銀市還把廉潔從政教育納入基層黨員、干部培訓計劃,逐步建立了鄉鎮(街道)、村(居)黨員干部分級教育體系,把反腐倡廉教育納入基層黨員干部的培養、選拔、管理和使用全過程。
在此基礎上,定期、不定期開展廉政文化“直通車”、“送紀下鄉”活動,努力營造學廉、重廉、說廉、崇廉、守廉、敬廉的社會氛圍。
平川區充分利用宣傳欄、文化廣場、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開展廉政文化“六進”活動,將反腐倡廉教育向村社延伸,積極構建鄉村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整個白銀市各縣區不斷深化廉政教育,使基層黨員干部逐步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線。
建章立制不能腐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基層各種制度的缺失,形成了滋生腐敗的土壤。
為了清除不良土壤,白銀市針對鄉村制約機制不健全問題,全面推行公示和聽證制度,建立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促進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用制度化的方式,為基層樹起一道制度的籬笆。
完善監督制度,重大村(居)務事項向鄉鎮(街道)黨委報批,請相關職能部門論證把關。同時,發揮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的作用,按照“四議三審三公開”的程序決策,強化對村(居)務事項決策行為的監督。更為重要的是,完善《白銀市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細則》,把農村資金、資產、資源全面納入監督范圍,推行“三簿三賬”管理機制,讓基層干部權力處在多重監督之下。
平川區寶積鎮運用網站、電子顯示屏、廣播、公開欄,即時公開惠農政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各項資金及其使用情況、集體資產處置、移民搬遷、危房改造、低保評定等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得到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靖遠縣東灣鎮黨委書記張兆中說:“我們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強化源頭防控,從決策、管理、用權各個環節,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充分發揮村級監委會的職能作用,加強對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管理和監督,使其在制度約束之內規范用權、廉潔從政。”
強化監督不敢腐
為了使基層干部不敢腐,白銀市嚴查嚴辦,強化監督,起到了有效的震懾作用。
去年,針對涉農違紀頻發的問題,白銀市加強紀檢監察、組織、審判、檢察、公安、審計和涉農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健全涉農違紀案件查處協調機制、案件線索通報移送機制、重大案件督導督辦機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白銀市統籌監督檢查力量,集中對當年落實的涉農政策資金開展跟蹤檢查,對上年落實的涉農政策資金進行全面檢查。專項檢查發現,2013年4月,會寧縣甘溝驛鎮將2012年10萬元整鄉推進普通技能培訓項目資金在未實施的情況下,直接發放給已持有技能證件的167家農戶。問題發現后,甘溝驛鎮立即收回已發放的培訓資金,并重新組織了培訓。會寧縣紀委對甘溝驛鎮黨委書記柴秉隆、鎮長張棟、鎮紀委書記劉振盼進行約談。
白銀區王峴鎮雒家灘村,于2012年和2013年,以“平整文化廣場人工費和機械費用”和“垃圾清運費”的名義,分兩次編制虛假花名冊套取村集體征地補償款共14.97萬元,用于支付“孝親敬老”表彰活動超支經費及各類培訓工作餐費。白銀區紀委給予王峴鎮雒家灘村黨支部原書記劉有七、村委會原主任強科成留黨察看一年處分,給予村文書許來英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發現一起,嚴查一起。去年年底,白銀市通報9起違反惠農政策損害群眾利益典型問題,讓基層群眾看到反腐的決心,也調動起了村民民主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靖遠縣東灣鎮大壩村推行民主監督機制,從農村低保、危改資金使用、新農村建設等多方面進行全程跟進監督,全村沒有出現過一起上訪事件。村民選舉產生的村監委會主任李勇波說:“只要村民對村上任何事情有疑問,我們都會和村委會協商,村務全面公開,群眾清清楚楚,有效防止違反惠農政策損害群眾利益的事情發生。”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