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關注
“趕隊”老人的快樂日子
晚上8點多,排隊等待領雞蛋的人仍未散去。
一位老人在翻看打折商品。
面對商家諸多促銷活動,排隊等候的老人已成為都市生活一道惹人眼球的風景。一袋洗衣粉,幾個雞蛋,十幾個小時的等待,構成了這些“趕隊”老人們樂此不疲的生活。也許,老人們“趕隊”等待的是免費發放的贈品,排遣的卻是無法釋放的寂寞,得到的更是對生活諸多的感悟和理解——
從早上9點鐘出門算起,張桂蘭已經在這里排了4個多小時的隊。
新年第二天,午飯過后,休假的人們紛紛涌上街頭。雁灘一商場外人流擁擠,67歲的張桂蘭排在長長的隊伍中,不時伸長脖子望望前方,隊伍還沒有開始移動的跡象,她把一個綠色的環保購物袋挎在左胳膊上,兩個手掌相互搓了搓,又把雙手揣進兜里,雙腳也在原地活動了幾下。
和許多直接進入商場休閑的青年人不同,張桂蘭是來領“新年福蛋”的。據此前的廣告宣傳,從2014年12月31日到2015年1月3日,商場會在幾個固定的時間點向市民發放“新年福蛋”,只要到現場排隊,每人每次可以免費領取4個雞蛋。和張桂蘭一樣來領取免費雞蛋的人排起了近千米的長龍,隊伍中以老年人居多,有些全副武裝,只留下一雙眼睛露在外面,有些結伴而來“趕隊”,一邊排隊一邊拉著家常。
對4個雞蛋的等待,成了這些老人一天生活的主要內容。他們戲稱自己這樣的行為是“趕隊”,類似于趕集的意思。
“第一天我沒來,因為要接送孫子上下學。昨天來了,但是來得遲,等我到的時候已經排了好長的隊。所以今天我就來得早些。”從早上9點鐘出門算起,張桂蘭已經在這里排了4個多小時,環保購物袋里裝著她的戰利品:4個一次性的塑料碗,每個碗里裝著4個雞蛋,一共16個。而昨天的這個時候,因為出門遲,她才領到8個雞蛋。
兩點鐘的時候,排在前面的隊伍開始向商場入口移動,張桂蘭緊緊貼著前面的人,邁著小步向前移動,十幾分鐘之后,她終于靠近了商場入口,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手中接過裝有4個雞蛋的塑料碗,一邊往環保購物袋中塞,一邊小跑起來,從旁邊的另一扇門出去,直直往隊伍的最后跑去,因為活動并沒有限制每個人領取的次數,所以只要反復排隊,就可以多領幾次。一般情況下,一次發放過程中許多人都可以領到兩次。
緩慢前進的隊伍忽然躁動起來,原來是兩位剛剛領完雞蛋的老人,并沒有到最后去排隊,而是直接插隊到了隊伍中。
“到后面排隊去!”“大家都在排隊,你們憑什么插隊!”后面的人們嚷嚷起來,看兩位老人不為所動,有人喊來了保安,其中一位老人在保安的勸說下退到了隊伍后面,另一位老人卻無論如何也不肯退出,無奈的保安只好從插隊老人開始,喊停了后面的整個隊伍:“如果沒有秩序,大家就都不要領了。”一招釜底抽薪,讓插隊的老人退了回去。
“我一輩子都是教人怎么守規矩守秩序,所以最見不得這種不守秩序的人了。”距離下次開始發雞蛋還有一個多小時,張桂蘭執著地排在隊伍里繼續等待,對于剛剛發生的小插曲,她因為氣憤絮叨起來。同樣,因為這個小插曲,給了她宣泄情緒的機會。因為這種宣泄,她的臉上生動了起來。
“你可別小看這些錢,一回兩回是小錢,但是一年兩年下來,就是一筆大錢了。”
張桂蘭曾經是莊浪縣的一名小學老師,7年前來到蘭州幫兒子帶小孩,就一直在蘭州生活。7年來,她已經熟諳了各種“經濟實惠”的生活之道,也因此結識了很多興趣相投的同齡人,編織了一張快速靈通的消息網,類似于哪里有免費派送,哪里有打折出售,哪里有清倉處理這樣的消息,張桂蘭總是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只要時間允許,總是會到現場去,她自己管“趕隊”叫“湊熱鬧”。
“我一個老太婆,家里人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我天天悶在家里頭有什么意思。出來湊湊熱鬧,既鍛煉了身體,還省了錢,有什么不好。”張桂蘭并不覺得一天排十幾個小時的隊來領雞蛋有什么辛苦,也不否認自己“占便宜”的心理:“孩子們都有工作,我也有退休工資,生活不困難,但是有免費的便宜,為什么不占呢?現在物價這么高,能省的錢為什么不省?”
張桂蘭在蘭州的“朋友圈”里,幾乎都是和她有著相同想法的同齡人:“大家都是這樣認識的,這次有什么消息你通知我,下次有什么消息我通知你,關系不是就熟了么?”2014年,有家房地產公司做營銷活動,派專車接人們去青白石摘蘋果,只要摘下來,不管多少,都免費贈送。
“車就在小區門口等著呢,免費把你拉過去,摘完了還送回來,所有摘下的蘋果都是免費送的。我周圍好多五六十歲的人都去了,厲害些的男人們摘了好大一箱回來呢。”張桂蘭說。不過那一次,她并沒有去,畢竟自己年紀大了,加上本身比較胖,行動不夠靈便,爬不了果樹,怕出危險。
還有一次,小區附近的一家超市搞店慶,每天進超市的前100名每人送一袋洗衣粉,像這樣的活動,張桂蘭都會去“湊熱鬧”。甚至有時候某家藥店搞活動,發放代金券,她也會去領幾張回來,用不用得著,先放在家里。
“又不累,就算路遠些,也是車拉著走,到了之后就是排隊嘛,無非就是要起早些,那就是鍛煉身體啊,還省了錢,一舉兩得。”67歲的張桂蘭對各種各樣的“免費派送”充滿著無限的熱情,“你可別小看這些錢,一回兩回是小錢,但是一年兩年下來,就是一筆大錢了。我昨天排了一天的隊,一共領了40個雞蛋呢,按8個雞蛋一斤算,這是5斤呢!排上3天隊,就15斤了,現在雞蛋多貴啊,15斤要七八十塊錢呢!要是4天都來領的話,就能省下上百塊。”張桂蘭的話引起了隊伍里的共鳴,前前后后的許多人都你一言我一語地附和著。
太陽漸漸偏西,氣溫也越來越低,領雞蛋的人群卻絲毫沒有散去的意思。晚上8點鐘,是最后一次免費發放雞蛋,張桂蘭仍然堅守在隊伍中,伸著脖子張望前面的隊伍,看起來有些著急,她的熱情雖然沒有消退,但很明顯,寒夜的低溫已經讓她的身體有些遭罪了。
一位老人終于還是堅持不住,提前退出了“戰斗”,蹲在路邊清點自己一天的“戰利品”,12個塑料碗兩兩相對,在路邊一字排開,老人面露微笑,48個免費的雞蛋,讓這一天的辛苦變得滿足而充實。
這樣的開心,也許只有這些老人才能品味。當“趕隊”成為一種習慣,面對路人或者子女的不解和責怪,他們只會一笑了之。
“好日子人人都會過,但是怎么樣把日子過好,可不是人人都會。”
這樣免費派送的好事,并不是經常都有,很多老人的“節約經”,更多的時候都念在了超市和菜市場。閑暇之余的算計,給他們寂寞的生活似乎帶來無窮的樂趣。另一種形式的“趕隊”,早已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1月5日早上不到9點,西站附近一超市還沒有開門,已經有許多從附近陸續趕來的老人等在超市門口,家住長征劇院附近的楊老太也在其中,每天早上來逛一趟超市,已經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項固定內容。
“不是每天都買,但是每天都來。呆在家里閑著也是閑著,我每天出來逛一圈,就知道這個東西是咋賣的,昨天賣多少錢,今天賣多少錢,遇到價格合適的時候就買回去。過日子就是這樣,很多東西,你要是等著用的時候再專門去買,可能就沒有那么合適的。經常出來轉轉,有時候就能碰上東西又好價格又合適的,買回去放在家里,總有能用上的時候。”楊老太解釋著自己的“生活經”。
楊老太是位退休工人,退休工資并不高,前幾年女兒下崗又離了婚,生活拮據,楊老太不得不經常幫襯著女兒的日子,后來社區里雖然給女兒安排了個公益性崗位做綜治員,但仍然收入微薄。
素常的生活,因為老人的這本“經”而變得充實、生動起來。
早上9點,超市的門開了,等在外面的老人們蜂擁而入,看看這個,摸摸那個,遇到認識的相互打個招呼,又一起討論一下某樣東西的質量和價格,點點頭,或者是搖搖頭,繼續走向下一個貨架。超市里到處都是人,但幾乎看不到年輕人的影子。
“我們每天都是超市一開門就來了,這就跟趕早市是一個道理,來得早,東西挑選的余地就大。”楊老太在一個貨架前停下來,“哎呀,這個鞋才賣39元!怎么差價這么大!”讓楊老太驚訝的是一款雙星的雪地靴,原價159元,打折處理39元一雙。
“這個鞋,前年是按原價賣的,159元,我嫌貴沒買,他們去年打折賣98元,我就給我姑娘買了一雙,特別暖和,質量還好,她冬天老在外面執勤,穿這個就好得很。怎么今年成39元了,去年那雙,我買貴了一倍還不止呢!”楊老太絮絮叨叨的,不知是為了去年買得太貴而心疼,還是為了今年的便宜而高興。她挑來揀去半天,把每一只鞋都提到眼前仔細檢查一番,最后選了一雙自己滿意的放進購物筐里。
“這個鞋真的好,我去年給我姑娘買的那雙穿了一個冬天,今年還穿著呢,一點都沒壞。”看到有人走近,楊老太忍不住向別人推薦,“但就是它去年賣得咋那么貴!”
但是在更多的時候,楊老太和其他大部分老人一樣,只是走走看看,并不會真的買很多東西,僅僅只是為了掌握一些打折商品的信息,方便他們在最合適的時候把它們買下來帶回家。
除了每天都會逛一趟超市,楊老太每周還會去一趟五泉山早市。雖然路程稍微有些遠,但是比起市場上便宜的菜價,楊老太還是有足夠的動力跑這一趟。“便宜呀,那里的菜價比起普通市場上的價格,能便宜三分之一,有時候能差一半。我一周去一次,一次買一個星期的菜。這一年下來,你算算能省多少錢?”對于楊老太來說,如何把生活過得更加經濟實惠,既是一種本事,更是一種必要。
“好日子人人都會過,但是怎么樣把日子過好,可不是人人都會。”1個小時之后,逛完超市的楊老太揣著那雙39元買來的雪地靴,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根據自身的條件,盡可能把日子過好,這已經值得讓她驕傲了。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