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筑牢黃河岸邊“綠色城墻”

時間:2019-11-18 13:55:07來源:甘肅發布編輯:趙小春點擊:

【守護母親河 建設幸福河——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媒體八省區采訪報道⑤】

筑牢黃河岸邊“綠色城墻”

在寧夏追尋黃河的足跡,一道堅固的“綠色城墻”格外引人注目,在冬日里靜靜地保護著黃河臂彎中的綠洲地帶。

黃河岸邊的這道“綠色城墻”,正是三北防護林工程。借力三北工程,寧夏全境生態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曾經,這片被毛烏素、騰格里和烏蘭布和沙漠合圍擠壓的平原地區,荒漠化土地占據寧夏總面積一半以上。這里森林植被稀少、風沙危害嚴重,成為中國西北荒漠綠洲交接生態脆弱區的典型。

1978年,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啟動。這條“綠色長城”橫跨我國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守護著這片土地,也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奮斗與夢想。

自三北工程啟動以來,寧夏主動適應林業發展形勢變化,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生態立區戰略為指引,堅持把三北工程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來謀劃,大力推進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協同發展,奮力打造西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

作為唯一一個全境列入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范圍的省區,寧夏在41年的實踐中,探索出一條極具特色的生態治理之路。

“三北工程寧夏段能取得現在的成績,離不開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家林草局三北防護林建設局局長張煒說,寧夏始終堅持把三北工程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把生態建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早在2003年5月,寧夏就開始全境實行封山禁牧。2013年結合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出臺了《關于加強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與建設的意見》,明確將移民遷出區土地全部收歸國有用于生態建設。自治區十二次黨代會上確立了生態立區戰略,相繼出臺了《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美麗寧夏建設的意見》《關于推進生態立區戰略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系列政策措施,為鞏固三北工程建設成果、改善全區生態環境提供了堅強保障。

“寧夏地域雖小,但山、沙、川區全覆蓋,因地施策是最好的選擇。”國家林草局三北防護林建設局局長張煒告訴記者。

在南部山區,寧夏重點采取生態修復,以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林草植被、發展水源涵養林為目標,加強六盤山百萬畝以油松為主的水源涵養林基地建設和水土保持林建設。

在中部干旱帶,以防沙治沙、改善沙區生態為目標,采取封禁保護、禁牧封育、人工造林等綜合措施,實施精準治沙,加快沙漠化土地綜合治理。 

在北部引黃灌區,以營造穩定的農田防護林體系、發展高效經濟林為目標,組織實施了引黃灌區平原綠洲綠網提升工程,構建環城、環鎮、環村、環路、環水、環田、環園區大林網,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景觀優美的引黃灌區平原綠洲生態系統。

“工程不是無源之水。”張煒說,三北工程需要大量的財力加以保障。“十三五”以來,自治區財政共安排全區造林資金投入總額為21.41億元,平均每年5億元以上。尤其是自治區實施的林業“四大工程”,采取工程化投資,依托三北工程等國家重點林業工程造林補助,自治區和縣級財政分別再每畝配套500元。有了三方共同投入,造林投入達到了每畝1500元,極大緩解了寧夏造林資金嚴重不足的現狀。

為了控制工程成本,寧夏在三北工程建設中從種苗釆購到項目建設,全部面向社會公開招投標,實現由補貼性造林向工程化造林的轉變,提升了造林質量。

“保護生態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群眾受益。”張煒說,在發揮防風固沙、保持水土這些三北工程基本作用的同時,寧夏結合全區地理優勢和技術資源,因地制宜,積極發展枸杞、蘋果、紅棗、仁用杏、木本油料等特色經濟林,逐步達到特色經濟林產業的區域化布局、標準化建園、規范化管理、品牌化發展的目標。

依托現有森林資源,大力培育森林旅游、休閑、康養、創意等新興業態,以林業多功能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服務全域旅游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真正實現了“綠了大地,富了百姓”。

數據顯示,三北工程實施前,寧夏全區林業生產總值0.15億元,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為1.15%。三北工程實施以來,全區林業生產總值突破200億元,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上升至5.4%。

依托國家工程的巨大帶動力,寧夏把工程建設與當地精準扶貧緊密結合,著力化解苗木、勞動力過剩的矛盾,優先購買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本地的苗木和勞務,堅持用當地的苗木綠化當地的家園,讓當地的貧困戶和農民參加工程建設、參與后期管護,助力精準扶貧,努力實現生態保護與農民增收雙贏。

據不完全統計,近40年來,海原縣三北工程建設投工投勞10萬余人次,直接創收1000萬元,形成了“千軍萬馬造林,家家戶戶植樹”的喜人局面。同時,三北工程區生態旅游業和相應產業的興起,為農民群眾創造了新的就業渠道。

“誠然,寧夏地區三北工程建設取得的成就,離不開這片土地上人民的力量。”張煒說,以王有德為代表的一大批模范人物,把治沙和種樹當作一種信仰,這些平凡的勞動者,數十年埋頭苦干,不離不棄。

正是他們,用青春和汗水,鑄就了以“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為核心的三北精神,成為新時代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強大精神動力,讓三北工程在寧夏大地上開花結果。(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白德斌 洪文泉 楊唯偉)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