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道,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這五家國內規模最大的銀行宣布,將陸續對客戶通過手機銀行辦理的轉賬、匯款業務,無論是跨行還是異地都免收手續費。五家銀行同時承諾,對客戶5000元以下的境內人民幣網上銀行轉賬匯款免收手續費。
近年來,公眾對跨行轉賬、異地取款等銀行收費怨聲載道。此次國有五大行宣布取消部分手續費,盡管不是覆蓋所有渠道,但至少已經體現了主動變革的態度。事實上,早在五大行之前,很多股份制銀行早已加快了“免費大餐”的步伐。
但反過來想想,銀行各種手續費其實存在已久,為何近年來才屢受詬病,最終落地朝著取消的方向步步前進?正如有網友笑稱“首先要感謝馬云”,道出了內在原因:近年來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倒逼銀行業不得不做出變革以保住自身地位。就像蝴蝶扇動翅膀卻制造了一場風暴,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一系列互聯網金融創新,拉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金融業大變局:爭議多年的民營銀行“玻璃門”打破了,首批5家民營銀行去年開業運營;互聯網銀行上線了,“刷臉驗證”更加先進,大數據技術使得無抵押貸款成為可行;網絡理財開始走入人們生活,各種“寶寶”產品大大降低了理財門檻……正是由于互聯網金融的“鯰魚效應”,拜市場的開放競爭所賜,才有了今天金融業的新氣象和新局面。倒回幾年,這樣的場景根本無法想象。
通過改革開放市場、刺激競爭,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面的。一者,傳統銀行重獲活力。在銀行“躺著也能賺錢”的那些年,銀行難免缺乏自主革新意愿。“支付寶們”剛剛誕生,就被預言會“干掉傳統銀行業”。但實際上,競爭也反過來推動傳統銀行走上變革自救之路。將五大行取消手續費的新聞與此前微信宣布提現收費的新聞對比來看,前者點贊者眾,后者卻被吐槽得體無完膚,說明清醒過來的傳統銀行業正在努力逆襲。
二者,競爭帶來的利益,最終增進了用戶利益。第三方支付讓購物更加方便,銀行取消手續費為用戶節省開支、大部分銀行業務可網上辦理不再費事排隊……競爭帶來進步,進步帶來的溢價為公眾分享。當然,也要避免競爭演化為一味的價格戰、燒錢戰,而要在爭奪用戶基礎上,真正為用戶創造價值和便利,方才具有可持續性。
三者,競爭形成的良性循環,促使金融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互聯網金融逐步提升其安全系數和風控能力,傳統銀行則加快了“互聯網+”腳步。傳統力量和新興力量,已從零和的競爭走向共贏的競合。理想的競爭結果不一定是誰顛覆誰、誰干掉誰,而是通過競爭刺激革新,顛覆以往那種僵化的傳統金融業態,使得整個金融行業的生態更加充滿活力。
這幾年金融業發生的改變,就是“競爭能帶來什么”的最好注解。“感謝馬云”當然只是一句調笑,但這些改變應歸功于開放和競爭卻是不爭的事實。金融領域的改革,也應對其它領域有所啟示。曾幾何時,也有不少聲音認為,金融業事關國計民生、國家經濟命脈,改不得、放不得,實踐最終證明了這一觀點的虛妄。事實上,需要開放和競爭的,也絕不只是金融業。從曾經的電信巨頭拆分,到如今的電力行業改革、鐵路總公司的誕生,都一遍一遍昭示開放和競爭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所謂改革紅利,正系于此。
(張漲)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